本书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庄子》是道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本书面向的读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大众。本书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印刷,80年代中华书局曾引进出版,在内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台湾又出版了两次修订版。本版为再次修订的*新版。
哲学家眼中的《易经》 一、傅佩荣教授是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兼具中西文化深厚学养,能够从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视角,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诠释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傅教授讲《易经》从不故弄玄虚,而是用严密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由表及里地展开。他以哲学家的眼光和高度,从形而上的理论依据到形而下的人到安排,全面解读《易经》的深刻哲理,并由此推展出一套生命哲学。 二、看得懂。 傅教授以清晰、流畅为解读的原则,不漏掉原文中任何一个难解的字,译文准确可靠,不会让人误入歧途。 三、学得透。 傅教授以中西哲学比较视野重新解读《易经》,义理与象数并进,清楚阐释每一卦的象征和内在逻辑,常常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四、做得到。 跟着傅教授学《易经》,初学者很快就能学会自己占卦解卦,帮助自己做出重大的决
巫史传统 是李泽厚晚年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秘密,是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本书阐释了 巫史传统 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是 由巫到礼 ,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转化性地创造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 政治 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二是 释礼归仁 ,孔子为这套礼制转化性地创造出内在人性根源,开创了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的修齐治平的 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 内圣外王 恰恰正是远古巫君以自己通神的魔法来统领部族特征的全面理性化。周、孔使中国传统从人文和人性两个方面在相当早的时代获得了一条实用理性之途。
《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次汇集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对全书有所修订,并撰写了 新版前言 ,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本书贯穿数千年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典籍、哲学问题、学术事件进行了全面探究,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 蔡仁厚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问题和思想问题,有自己的文化生命所透显的原则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出现西方式的近代哲学,而不能说中国哲学没有近代阶段。 关于中国哲学的源流,他指出,孔子以前的阶段是中国哲学的 源 ,孔子以后则是 流 。无论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还是南北朝隋唐的佛学以及宋明理学,皆在同一文化生命主流的统摄下呈现出了大开大合的发展态势。
傅佩荣教授首创中西比较视角解读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详解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接中国传统,照见西方哲学。傅教授特别用心阐释了老子的三个关键词:道、德、圣人,以此展现其完整而完美的哲学系统。 道 不再是 人之道 ,而是 道之本身 ,是 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这个定义贯穿全书,使阅读者立即提升境界,领悟自己的生命也是有 来源与归宿 的。由此,可进一步理解老子的用心,他是要化解乱世之中的 存在上的虚无主义 。深度理解老子思想,修习《道德经》中的人生管理智慧和修养法则,成为自己生命的统治者。
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 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 。于此可见梁氏对邵雍的推崇备至和邵子之学不得其传的遗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学和击壤之诗名扬后世,成为南宋以来象数易学之宗主和理学诗派的鼻祖。正因为邵雍之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故而四库馆臣谓历代皆重其书。 邵雍的著作生前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但《皇极经世》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而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是则为道藏本和四库本,此次整理出版《皇极经世书》以飨研究者和爱好者。
本书以马王推帛书《老子》原始出土图版文字为底本,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利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历代传抄先秦古字、上古音韵训诂、周代礼制习俗、古代文化常识、古老辞书和大量古籍文献,以及被众多研究者忽视的如阴阳五行学、上古天文历法、古老中医等领域的常识,结合现代考古、逻辑推理、前后文意归纳等多种校诂法,吸纳近50年来学界、民间研究的诸多突出成果,甄别帛书《老子》中的古老字词,考证甄辨众多古字、古词的初始本义及其在《老子》成书时代该有的古义,同时对比八大版本,得出与主流研究和今本《道德经》不同甚至颠覆性的大量结论,以此尝试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本真、真谛。
本书是鲍鹏山教授对中国传统经典《道德经》的导读之作。鲍鹏山教授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参校帛书甲乙本、郭店竹简本、河上公本等诸种本子,尽可能地保留和还原流传千年的《道德经》的文本形态。各章由原文、今译、注释、导读、链接和成语六个部分构成,严谨地选择、恰当地申说各家解说,有时也呈列数家相异之说,分别指其可取之处。全书旨趣分明,将老子的玄理阐释清楚,使读者能够用日常生活经验来理解,同时又不致把玄理浅薄化,保持了《道德经》的玄理高度。
李泽厚最负盛名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曾在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下,提供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范式变革,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过深远影响。 三书在极大的时间跨度上描绘中国思想的嬗变历程。从孔子仁学为始,论说先秦至明清各种思潮、派别和人物,构拟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而由古入今,以革命与改良为视角,细析近代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思潮与人物,历数 五四 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 救亡与启蒙 的双重变奏中,探寻未来道路。 李泽厚将 中国现代化问题 寄寓在自己对整个思想大历史的论述中。他以思想介入历史,又以历史意识为本,探寻中国人 古今之所壹也 的精神指归,提出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命题,如 巫史传统 实用理性 乐感文化 救亡压倒启蒙 西体中用 等。 01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全书对中国整个传统作
国学爱好者案头常备之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 [文言原典 白话译文 重点字句溯源解析] 一、哲学家眼中的《论语》 1. 傅教授在台大讲授《论语》超过三十年,出版有关《论语》的图书十余种,以哲学家的眼光和高度,革命性地提出 人性向善论 通解儒家人性论,为学术殿堂打开新的里程碑。 2. 回归原典,以经解经,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对传统理念的扭曲和压制,还原先秦儒家的原始风貌。 3. 在总结研究海内外四百余家注释的基础上,采用西方哲学思辨的方法,逐字逐句重新梳理每一句话,使零散的章句显示出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二、哲学家眼中的《老子》 1. 傅教授潜心研究传统经典五十余年,首创以中西哲学比较视角解读老子思想。 2. 特别讨论最难理解的 道 与 德 的概念,以此展现老子完整而完美的系统。所谓 道
《庄子》一书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而言,不免有高深莫测、艰深难明之感。1981年秋,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解《庄子》,游乎经史子集,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阐扬《庄子》大义,清晰明白,通俗生动,精义跌出。本书据南先生的讲解录音整理成书,定名《庄子?Q譁》,按南先生的话说, 譁啦譁啦,?Q?Q自语罢了 。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他在原序中称: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 故以 呻吟语 命名。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呻吟语》是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它不仅能使人看到明代政治、学术风貌,还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怎样构筑自我,怎样待人,怎样处世,怎样排除烦恼,怎样延长生命,怎样摆脱困境等。此次出版的《呻吟语》是 中华经典全本全注全译 丛书的一种,注释简洁得当,译文准确通俗。
《易经日讲》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毓老师的讲解,将《易经》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张其成 全解周易 】内容 简介 本书是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读《周易》的通俗 读本 ,一本书学《周易》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在广受读者 欢迎的 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较长篇幅, 包括 译文和讲解等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作了解读,解得透彻,解得详细。在每一卦后,都对卦象内容作了总结,揭示周易 卦象 中所蕴藏的古老智慧,帮我们解决 当下的困惑, 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示。 书中全面梳理《周易》的占卜之术,揭示《周易》占筮的原理,并配有大量的易图与张其成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周易》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张其成 全解论语 】内容 简介 本书是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读《论语》的书,凝聚了他十余年研究《论语》、感悟《论语》的心得
本书追溯了 乐 之理论在古代中国1500多年中(主要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不断演进,通过梳理早期中国思想家对于道德本原的探讨和人生意义的寻求,追溯过去的智者(包括孔子、孟子、荀子、庄子、扬雄、陶渊明等)对于人生的问答,阐明何为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生活。本书是作者积二十年之功所作,系统梳理和阐释了中国早期思想家与 乐 相关的理念,对其内涵、意义和情境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将其与西方古典及近代理论相区分,对于跨文化交流和比较具有重要的价值。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 压案之作 ,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 精通造化、守身用世 的秘诀。所谓 挺 ,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 挺 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
《成唯识论讲话》是慈航对唯识学最基本典籍《成唯识论》的详细讲解。作者一字一句对原文进行白话解读,既对原文有必要的考证,又对文义进行了适当的发挥,使原来艰深的唯识理论变得通俗,可谓是《成唯识论》的极佳入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