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西方现代神话学的几个主要学派(比较神话学、精神分析神话学、神话仪式理论、结构主义神话学、意识形态理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评述,包括各个学派的历史、理论、方法、洞见和缺陷。对每一学派,都着重介绍其中一到两个关键性人物的学说,并结合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语境,对其理论进行阐述和批评。书中结合具体的理论,对众多广为人知的西方神话和近东神话进行了分析、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对西方神话学历史和理论的介绍客观全面,论述深入浅出,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神话学的历史和现状,可以作为民俗学、神话学的教材,也可供对神话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本书集中探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关注 活着的 女神,考察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的存续发展, 以及从中派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神话,辨析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基因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薄伽梵往世书》是古印度韦陀文献里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往世书,可谓百科全书式的 宇宙古史 。共十二卷,相传为古印度大哲毗耶娑天人所撰。由于原作篇幅过长,又是诗歌体,不方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徐达斯先生参考数种梵、英版本,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采用章回体形式进行翻译述说。
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 神话 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 林肯不再尝试对 神话 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 秘索斯 与 逻各斯 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 逻各斯 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 秘索斯 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 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
本书以原型批评、精神美学和医学人类学为理论支撑,把潜意识与自性原则作为荣格神话理论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神话的由来、神话作用于意识增长的模式、出神与神话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神话自性原则的运作机制,使人们从心理层面对这些略显神秘的神话运作机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本书以异文化的接受机制为视角,全面考察并辨析了奈良时代、平安至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这三个时间段中,不同文化客体、文化现象对《山海经》的接受过程与接受机制,不仅将《山海经》的传播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尝试,而且对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本书选取古希腊人的阿佛洛狄忒作为研究对象,还原阿佛洛狄忒立体的面貌,探索其曾经鲜活多变的模样,从而厘清阿佛洛狄忒在固定的象征背后的历史的形象,撕去她身上被贴上的单一固化的标签,重新认识这位古希腊人的女神。
阿耳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奥林波斯十二主神之一,希腊古代宗教和崇拜中掌管野蛮与文明、青春与成熟、生存与死亡之转变调和的神祇。 本书是关于阿耳忒弥斯女神的文学、肖像学及考古学研究:从阿耳忒弥斯的早期起源和青铜及古风时代的崇拜入手,探究了阿耳忒弥斯的出生和童年,她在神圣家族中的地位,她的童贞,以及她与那些由荒野变成 正义者之城 联系。这位女神在其崇拜者生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她帮助孩子和女人顺利过渡到成年和死亡的全部生命历程。阿耳忒弥斯神话中既有瘟疫和虐杀,也有温存和襄助,两方面密切关联不容偏废。阿耳忒弥斯形象在文艺复兴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历久弥新:从以弗所阿耳忒弥斯雕像 乳房 的持久魔力,到奇幻小说《饥饿游戏》( Hunger Games )三部曲中艾佛丁(Katniss Everdeen)的阿耳忒弥斯面相。
本套书系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创立与发展4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与阐释,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语境,做出极富新意的解读与创新。本书系第二辑共19种,精选本学科各领域名家、大家的代表作和新作,呈现较为完整的学科阵容和作品方阵。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人类学图书资料体系、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推进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新发展。
本书分析了神话神圣性的含义,尝试解开神话中隐藏的历史密码;分析了各类神话的结构含义,揭示了韩国神话中的 天神-水神信仰体系 ,对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神话,提出了新颖的解释观点,并为从整体上理解韩国神话提供了方向。
本书被袁珂等前辈学者誉为 中国第一部比较神话学专著 。书中以中国各民族的传说祖先、文化英雄的奇异诞生一死亡一再生,经受磨炼、考验,化身斗法,以及抗天战地、创造发明、杀怪除害、救世济民的业迹为枢轴,与世界相关英雄故事进行比较,以建构主义之新考据学,与西方 英雄千面,千面一人 学说相颉颃。
《结构主义神话学》介绍了结构主义神话学的主导思想与研究范式,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批判与反思。编者还收录了中国学者本土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成果,提供了运用外来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及文学现象的范例。本书为从事人文学科、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示范。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神话 原型批评》以译文集的形式,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流派 神话 原型批评,做出较全面的知识介绍和应用方法展示。书中所选译的篇章多为学术史上的经典文献,对现代文学研究方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各篇整合起来,系统呈现出该批评方法的理论渊源和发展演变情况。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信使,人类中旅者、使者、小偷、商人和演说家的保护神。他手持传令权杖,足蹬有翼金靴,穿梭于凡圣两界。他是 梦的指引者 和 守夜人 ,也是进入冥府的 灵魂向导 。他发明打火棒是 薪尽火传 的典范,弥合了因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而断绝的人神关系。作为宙斯神的小儿子,他靠创造在奥林波斯家族中赢得了神圣位置,作为首席传令官在有死者中行使宙斯神的分配意志。 本书填补了赫耳墨斯研究学术空白,通过神话、图像和崇拜研究,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赫耳墨斯在古希腊社会、宗教和政治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赫耳墨斯 转译 为罗马神祇墨丘利之后的影响力及其在近东的接受,也展示了他在后古典时代和现代的变形与持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