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均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有的至今仍为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所信仰,有的已化作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深沉地影响该民族的文化和性格。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的**本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艾思比布朗从
全真教华山派第二十二代传人曹祥贞,在道门被 奉为 天下*坤道 ,长期隐居华山大上方, 积功累行,于丹道修炼颇有造诣。本书介绍了曹 祥贞道长鲜为人知的生平简况,让人们得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和仰望一代宗师精深的修为与高风。同时,又将古代著名的女道士曹文逸、孙不二等人关于女丹修炼的经典作品汇聚一炉,进而在现 代陈攫宁等道学专家的阐释之后,进一步点明其精义,不仅为当代坤道树立起可供效法的标范,又为当代女性的身心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子真经集释》是道家四大经典著作的注释集成。包括关尹子所撰著的《文始真经》,列子所撰著的《 冲虚真经 》, 文子 所撰著的《 通玄真经 》,亢仓子所撰著的《 洞灵真经 》。先秦时期,老子创立道家理论,主张道法自然,反对争斗,提倡无为而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子、关尹子、文子、亢仓子等道家学者继老子之后,著说立说,在道家学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次整理出版的《四子真经集释》,以《正统道藏》中收录的注本为底本,简体横排,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西游记》是讲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书中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在奇幻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愿解西游真实义》一书以原著作品为原型,整理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全过程。从孙悟空在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出发,引领我们了解怎样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成就人生。作者通过分析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小故事,通过僧徒、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必须战胜这些困难才可以取得成功。就像书中所述,在取经途中出现了作怪的妖精,这些妖精虽来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阻挠取经事业的进行。通过对降妖伏魔时不同人物的深入描写,反映了
《云在青天水在瓶 观虚斋教学侧记》是观虚斋教学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它不是学术专著,而是由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与道友的谈话以及点点滴滴的教言汇集而成。由于谈话的对象不同,场景各异,应机而发的智慧灵感也就别具风格,读来更加亲切有味。这不同于通过思考与想象所构思出来的各类作品,它所记录的完全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及其智慧洞见。在某种意义上,此书可以看作是一部访谈录,真实记载了诸方道友参访观虚道人时的对话与问答,也记录了新弘作为学生与助理,和戈国龙老师在一起修学的金色时光,记录了观虚斋教学在不同场合下的智慧教言以及新弘聆听这些演讲时的真切感受,生动体现了观虚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本书对我社2012年版《道教常识答问(插图本)》进行了修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通俗的文字系统介绍了道教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全书共十章,涉及道教的创立、教义、经籍、神仙、组织、教制、科仪、修炼、宫观、传播等方面。作者对道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做了总结,并思考和展望了道教的未来发展。
全真道创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为中国社会两大核心道派。学界主要立足 新道教 的视角,从多学科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从传戒授箓、丧葬制度、祖真崇拜、全真教育、教史书写等前人关注相对较少之处,对全真道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传承发展史进行了新的探讨,既系统梳理了其与以道家道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又深入分析了其创新性、时代性等宗教特征和实践表现,进而尝试揭示全真道对个体生命史、社会教化史的独特贡献和深刻影响。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方志文献、文人文集以及宗教典籍中寻找新线索,同时利用近年来作者在河南、山西等地调研的大量碑铭新资料,以华北地区的全真道为探讨中心,对明代全真教衰而复兴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结合明代全真教史料,对明代全真教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并阐述全真教在发展过程中对明代世俗社会以及其它道派产生的影响。
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宋徽宗为《老子》所作注并非低劣之著,而颇有可采之处,甚至柳存仁先生曾认为 诸注中宋徽宗与王元泽独能知道家义 。徽宗之注文辞雅驯,颇抉道家之窍,其上承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之理路与思想内容,亦影响后来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解释与发挥道学。另外,徽宗《老子》注亦是理解宋徽宗本人政治理念及其政宣时期部分政治实践的思想文本依据。 以此,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具体而言,本书分别探讨了宋徽宗诠解《老子》的方式,他对《老子》核心范
本书以中国近代 道 概念为研究对象,首开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及网络、集群、时序分析等数字技术会通概念史方法的研究路径,对1840 1925将近百年的近代思想史料进行人机共读,分析近代 天道 公道 人道 间的盈虚消长,以此揭示中国式现代性转化的历程,并从语言证据的角度证明了中国思想有别于西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二元模式的独特理性结构。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对于中国宗教与书法艺术的探讨,《道教与书法》只是作了一个很初阶的尝试。但作者还是希望《道教与书法》能稍微增加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如果能引发更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将是《道教与书法》的功用了。
《敦煌讲座书系:敦煌道经与中古道教》通过研究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各个时期的主要道书,对其内容、体系、特点、历史地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解读,使读者对于汉晋早期的道教、六朝经教道教、唐朝前期经教道教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可谓近年来难得的佳作。
作为中国本土的 ,在民间流传久远、深广,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 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 的产生和历史流变, 林林总总的派别, 的经典文献, 哲学, 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 的修炼方法、 的科仪、 文学艺术、 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 发源、兴起的标志,采用 界自身肇始于黄帝的说法,并引入了 全面准确的新的文献资料。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天地是怎样形成的?玉皇大帝在众神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天上的星辰和人间供奉的神像,有着怎样的关系?数千年前净乐国的王子,是如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皇家生活,前往龙虎山修道的?马王爷为什么有三只眼?钟馗是怎样捉鬼的?黄帝和蚩尤又是怎样进行惨烈战争的?桃符门神是怎样擒拿万鬼的?您想知道河伯和神女瑰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吗?门神、财神、福禄寿三星,文曲星、月老、土地爷、灶王爷,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神仙,他们有着怎样的传说?
这本《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由胡彬彬和朱和平著,收录长江中游地区(以湖南、湖北、江西为主)的道教造像记80件,连同细部特写,共计为140幅图片。这些资料都是作者二十多年的田野考察所得,属于抢先发售公开出版的新资料。全书由概论和图版与说明组成。概论系作者从新资料出发,结合我国古代宗教、文化制度和乡规民俗进行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引导读者阅读这本《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的钥匙。每个图版的介绍都包括基本信息和解说文字。
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化著称的有十多个,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个道教文化之旅吧!
中国武术包括拳术、气功和各种器械。拳术是人类在原始蒙昧时期就用以御侮自卫的斗争技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深知体弱力薄,难以征服自然,赤手空拳,难以战胜强敌,因而逐渐积累了锻炼体力和利用器械的经验,这就是武术的起源。 中国拳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源远流长,门派复杂,功深莫测,各有千秋,在历史上名扬四海,功绩卓著。今日来谈拳术,从御侮方面讲已经过时,但从健身方面讲仍不无价值。这里将我练拳六十年的经历和感受作一概略记述,敬请有关行家批评指教。 我幼年时体弱多病,受业师启发,向往拳术和气功,当时苦于无处问津,深感遗憾。十四岁那年,我进入县立高小读书,访知本县南岸王场(现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拳师王鲁瑶,并拜其为师,开始练拳。师擅长字门拳,主张练拳多不如专,贵在精炼实用,
道教诞生于中国大地,上一个标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全真教是十二世纪后半期在金朝统治下的华北地区成立的道教教派。本书由问题的“论考”部分和“资料”部构成,研究了全真教的开祖王重阳和他的弟子实际上的二祖马丹阳的生涯和教说,是一部研究全真教的著述。
本书为《道教学译丛》之一。全书对中国宗教圣地——永乐宫进行了全面考察,详细叙述了永乐宫的历史,介绍了民众对吕洞宾的崇拜与信仰,集中研究了永乐宫的碑文及壁画,并对永乐镇周边地区的人们对上述文本的接受情形进行了着重探讨。本书是迄今为止研究永乐宫及吕洞宾崇拜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