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本书的、二、三章,是概述道家的思想学术,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读、讲、写道家道教方面的东西,但看这三章仍有“亲切”、“清新”之感,“亲切”也许是因为我们是师生关系,“清新”则是一定的价值判断,思路、条理比较清楚,观点论述虽无大的创见,但也不乏一些自己的较为正确的理解,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本书的主题讲晚周秦汉时期文学形态受道家思潮的影响,和原来写《两汉艺术精神嬗变》一样,注重时代,着眼于发见、发现、发展、变化(这是学文学的人结合学历史之后的一个较大转变),对于文学史原来的阶段划分、文学理论以及文人心态的转变等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同行专家或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新意,并作进一步的思考,一般读者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我们学道为人,首先应该是为全社会的人。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学道为人就是要为人民大众,为社会主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有八个字,“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这就是说,我们要对普天下的人部“慈爱”,都像亲人一样……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佛教协会提倡人间佛教的精神,有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个 “有情”指的就是人,使人民大众得“利”得“乐”。在这一点上,学道为人和学怫为人,应该是完全相通的。 道衲同诸位道友能够共同弘道至今,直赖神灵的护佑、祖师的嘱托、同道的关心和支持。但愿神灵、祖师和同道都能够护佑你我,支持你我,为弘扬道教信仰,发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书现存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应帝王等。
《南华经》本名《庄子》,是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大师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全书现存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亲自所作,基本统一连贯,文风也比较一致;外篇和杂篇则主要为庄周后学的作品,同时还掺杂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内容略显庞杂,文风也不尽一致。
本书回顾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三教关系,探讨了宋元三教关系形成的背景、宋元三教关系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首开宋朝“三教合一”先河的陈抟、将内丹道教发展完善臻于成熟的张伯端、金丹南宗的实际创始人白玉蟾、全真道的王重阳、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元初倡“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李道纯等宋元道教代表人物对三教关系的认识和主张。本书认为宋元儒佛道在理论上的高度融合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宋金时期产生的新道派,还是在天师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一道,在三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其吸儒纳佛的特征非常突出。道教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向伦理化与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受佛教义理的影响,哲理化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