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答问的方式,回答了佛教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答问之间,就佛教的教义、历史、现状作出了客观的阐述。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等基本内容,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人间佛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佛教对申国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做了精辟的分析。 该书带你轻松叩开佛教大门……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地藏经 药师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 者 许颖译注 出版时间 20200301 I S B N 9787101115659 定价 19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40 (千字) 页 数 265 读者范围 大学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1915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年少轻狂,个性机灵,特立独行,年仅十三岁便踏入社会,加入东北讲武堂军校,自此展开浪漫又传奇的修行生涯。 梦老在海外弘法十五年,广开皈依、剃度因缘,满各地三宝弟子的愿心。至今,梦老所剃度的弟子,遍及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陆、 、香港等地区。他还承通愿法师之遗愿嘱托,鼎力掖助圣她的弟子,兴建女众戒律道场,同时,顺利恢复雁荡山能仁寺。 年届九十,也是落叶归根的时候了,梦老在五台山度过九十大寿,并以五年多的时间,勉力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共五百余讲,了却了多年来未曾圆满的心愿。其间,又应各地皈依弟子之请求,陆续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论。 目前梦老在五台
《维摩诘经》可以说是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的一部佛经,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本次出版,以金陵刻经处本为底本,全书核校原文,约请专业学者为其出注、翻译,以为读者提供阅读的较好的读本。
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 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顾文编著的《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金刚经心经/佛教十三经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 者 赖永海主编 出版时间 20100501 I S B N 9787101073737 定价 12 开 本 大32开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50 (千字) 页 数 140 读者范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悔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
佛法向来重视因缘,世间的一切现象,都依于因缘而聚成;人是如此,物亦复如此,人我事物皆不例外。在因缘交织的网下,我们相依共存。而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不能两相违离,没有群体的力量,社会就没有祥和幸福可言。所以,大乘菩萨行者的一言一行,莫不从利益众生着眼,这是佛陀精神的体现。而慈济四大志业,即是佛陀“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精神的具体实践。
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朝时为天台宗祖庭之一,智者大师在此宣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天台宗道场;唐为禅宗北宗祖庭,弘景、神秀、普寂、一行等高僧在寺创倡渐悟禅法;宋释道源、宋绶、宋祁鳊撰《景德传灯录》于此寺;张九龄、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许多诗词、碑刻;中国关公文化也起源于此。《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玉泉寺》由高岩编著。
对于公众而言,顾随的名字可能很很陌生,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思想事实上已为许多文史爱好者所熟知。顾随的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周汝昌、叶嘉莹、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等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近年,叶嘉莹教授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以奖励后辈学子。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说“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这本《顾随说禅》囊括了《揣龠录》及许多知名佛经、禅理,顾随用其简练、雅致的语言对其进行阐述。 散文大家张中行在这本书的序中说“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坐在禅堂之内;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希望读者闻一以知十;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
本书所讲的佛教礼仪,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佛填充仪思,包括建筑格局、佛像安排、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设置。二是丛林规制,包括僧人在寺院应遵守的修行规范、生活制度和礼节威仪。三是佛门戒法,包括各种戒律的区别,以及扳依三定、受持五戒、剃度出家,直到受三坛大戒的全过程。四是佛教用品,包括僧人在穿的衣服、用的物件和作佛事的乐器等方面的分类和规定。五是佛事法会,包括作各种佛法会的具体内容、仪轨及佛教的节日庆典等。
两千多年来,佛教和东南亚、南亚社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佛教作为宗教传统对经济技术进步有些什么影响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南传佛教国家的新领导人获得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足以反思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本书在这里提出,宗教有信条、象征、实践几个基本成分。它们同现代化的作用关系是不一样的。宗教象征可以用作政治动员的工具,借其建立统一的和稳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局面,但这并非没有副作用。宗教信条仍然一般支配人们的社会行为,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重新加以解释,有的仍然可以同社会变化妥协并为政府组织发展的行动提供合法性证明。宗教实践,尤其是崇拜信仰的一般礼仪活动总会耗费钱财,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它不利于社会再生产。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也可能转化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