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义今释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7.html?channelId=30010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 楞严法会 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的理论,以及 二十五圆通法门 。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 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阅藏知津》卷十一)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严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楞严经》白话读本。
继《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后,成庆老师推出新著《安心之道:佛学通识十讲》,旨在提供更简明、更易读的佛学通识读本,更适合没有佛学背景的入门读者。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被误解的佛教、悉达多的苦与自由、 缘起 的世界、生命流转的秘密、世界是真实的吗、不二与空、安心之道、谁控制了 我 、心的锻炼、生死与涅槃,分别从一个佛学的基本观念或实践切入,如缘起、无我、禅修等,以此形成一张 游园指南图 ,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寻找到佛学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这个 思想花园 里值得驻足观看的某些核心景点。 人活在时代之中。时代变化剧烈,人心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现种种心灵危机。如何应对?两千多年的佛学传统给出了它的答案。心病还须心药医,直指人心,愿佛学这一剂清凉药能够安顿人的心灵。
1995年,启功先生为了给一位在香港的朋友的母亲祝寿,又书写了一件《心经》(宣纸中堂,高90cm宽60cm),这件《心经》先由荣宝斋按原大复制装裱成立轴,收藏保存。2005年,启功先生逝世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悼念先生,又按原件拍照后,改用电子版重新排版制成册页出版。2012年,启功先生百年诞辰时,香港的朋友专程将此《心经》原件运回北京,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 启功遗墨展 上展出,使许多书法爱好者有幸观瞻到这款《心经》的真实原貌。
瑜伽师地论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9.html?channelId=30010 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的典籍。 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活泼自在的生命状态。 翻开本书,在禅宗六祖慧能的句句点醒中,刹那间唤醒身心内在活力。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知不觉间已烟消云散。
《方立天文集 第4卷:佛教哲学》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方立天文集 第4卷:佛教哲学》还就佛教 空 义的思想历史演变、 空 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南怀瑾先生曾以 如何修证佛法 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 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 )。书中以 见 (见地)、 修 (修证)、 行 (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中国禅宗史》(英汉对照)的英文取自顾毓琇先生用英文所著《禅史》(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部分。中文由陈人哲、谈谷铮等人翻译而成。《禅史》的中国部分主要取材于顾先生所著《禅宗师承记》的精华内容,但《禅宗师承记》内容甚为详尽,且用古汉语写成,现今读者不易看懂。《中国禅宗史》将《禅史》的中国部分以英汉对照方式呈现,内容简明扼要,叙述清楚易懂,更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另外,书末还附有顾先生多年来从各地精心收集到的禅宗传承世系表等有关资料,很有参考价值。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由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依于《大悲白莲华经》等,所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一部相当令人感动的佛教著作,论中述及了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所发的五百大愿及本生故事。作为诸佛的本愿,佛教中广为人知的,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取西方极乐净土。而释迦牟尼佛,是以什么样的因缘与愿望在此五浊恶世成佛道、度众生的,很少有人提及,《白莲花论》提供了这方面的详细信息。
本书为中国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于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订正与增补,叙引用史料丰富,考订认真,对民国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影响。本书被视为 国人所见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 , 堪称经典 , 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 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更为般若类经典的精要,在佛教史上影响巨大,自古讲说者特多,是千百年来传诵广但又难解的佛典之一。 本书分为导言、原文、今译、注释、解析五部分。译文准确简练,注释详略得当,解析深入浅出,语言明快流畅。作者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尊重佛教传统,汲取古今注疏的精华,并且充分考虑了普及性和可读性,较好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影响*深的一部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南师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义。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五年三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雪域求法记 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是原书的修订版。口述者邢肃芝是一位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动荡年代中亲身参与了汉藏两地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的枢纽式人物。他曾皈依佛门接受正规严格的佛学教育,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西藏语文,同时成为中国佛学会会长、近代佛教界泰斗太虚大师的秘书。1937年只身赴藏,进入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拜多名活佛为师。后来,他成为位获得藏传佛教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史上迄今只有两位)。 邢老的经历所涵盖的时空广阔,人物众多,尤其是涉及到佛学及藏传密教的部分,需要参证大量的文献,才能达到真实的复原当时佛教活动的历史面貌的目的。往往为了一项细节的查证,要经过洛杉矶一北京之间横跨太平洋的数次联络,三年内点点滴滴的工作持续不断,直至各项因缘具足,方才功德圆满
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 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 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本书是印度珍贵、完整的一部哲学圣典,将数千年间印度哲人的智慧集于一体,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瑜伽的哲理和练习方法,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肢体的伸展,让读者再繁忙、快速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的*境界 三摩地。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前五个阶段:哲理和实际的练习方法。三、成就篇。介绍瑜伽的后三个阶段;瑜伽练习所取得的成就。四、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 玛哈约嘎、教 阿努约嘎、窍诀 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写给大众的经典普及书。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否学佛,都能够从中获益。《弟子规》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这些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础,然而实际上,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解决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弟子规》,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在本书中,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与教证,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风趣的讲解,而且从业果、依师、无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