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资料,生动、流畅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穆斯林的文学艺术成果,内容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艺术珍品,以及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的文艺思想、创伤风格与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本世纪8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政界、新闻界、学术界、宗教界广泛的关注。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起源、性质、变现形式、发展盛况及发展趋势。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的语言,较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融入中国的过程,对自身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既为学术界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异常的思路。它不是对中东的历史与制度作异国情调的描述,也不是将之当成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牢牢地嵌入其自身的文化脉络中。他使这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使之对西方读者来说是易于理解的和清晰的。作者就伊斯兰教的起源、性质和演变提供给读者一种难得一见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视角。作者认为,多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中东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虽曾经燃起争辩,但也可能提供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人人都平等这个问题上,作者大胆地寻求和解的办法,即把伊斯兰的信仰同对于黑人、奴隶和妇女的极力渲染的消极态度进行和解。这种消极态度在许多中东文化中实施过。他也坚持认为,中东的特点
苏菲是伊斯兰哲学三大板块之一。本书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本书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该书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目 录 前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苏菲的基本特点 二、苏菲的不同目的 三、苏菲的境界是相同的吗 四、伊斯兰对苏菲的认识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一书,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余振贵同志所承担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历代政权关于伊斯兰教事务治理策略研究”的终成果。本书依时间顺序从唐代写到建国前,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个特点是,以分析评估我国历代政权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策略和实际效应为主线,揭示伊斯兰教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个特点是,鉴于在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把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考虑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时,同时分析他们对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论述苏非主义的通俗读物。简要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历史沿革、发展趋、基本教义、教理主张、教团组织形式、内功修方式、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本书以准确的资料,从历史的角度逐次介绍了伊斯兰哲学各流派的起源、主要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历史影响等。对了解伊斯兰宇宙观、认识论有重要参考价值。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把伊斯兰文化列为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指出: 纷繁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 伊斯兰文化不仅在人类文化史上曾起到过沟通东西、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目前,全球有五十多个伊斯兰国家,十几亿穆斯林,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所拥有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和影响世界经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该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热点地区,与此相关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
《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续编》,共12卷,乃对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典籍的整理、编录。整理工作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和我社联合完成。 本套书收录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合订本)、《四篇要道》、《清真指南》、《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性理注释、五功释义、五更月歌》、《天方三字经注解》、《天方尔雅》、《清真释疑补辑》、《真功发微》、《大化总归、四典要会、醒世箴言合编》、《祝天大赞》、《天方信源蒙引歌》、《天方诗经》、《汉译宝命真经五卷》、《经汉注解赫厅》、《汉译礼拜箴规》、《清真》、《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其中既有明清时人原创的汉文著作,也有从阿文翻译而来的作品,既有对伊斯兰教教义和经典的普及读物,也有对伊斯兰教高深义理的研究,甚至是诗歌
宗教是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属于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存在,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国际性和复杂性。对一般人民群众来说,宗教一直在影响他们的生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后,有些宗教现象甚至成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宗教在我国人民生活中也有着广远的影响。 由于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体系,并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宗教知识的了解应该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书以客观描述的形式,并根据宗教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历史影响的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宗教法规政策方面的知识。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中的《主体性哲学》分册。其主要内容包括: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性的矛盾内涵、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群体主体性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
伊斯兰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初沿着陆地进入中国的地段在哪里?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的路径、传播方向及影响有哪些?中国各地的穆斯林在千百年间的生活变化有哪些?中国行走记者唐荣尧秉着学术的理性和诗人的情怀,沿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草原之路、唐蕃古道、滨海环线、大河之路,徒步10万里考察伊斯兰文明的中国之旅,力图探寻千年间伊斯兰文明东渐的步履,展现千万中国穆斯林的生活故事,深度探寻中国穆斯林的精神世界。 本书设计特点——书+杂志 封面:采用墨绿色,突显出沉静,如秋日湖水般让人平静又不乏灵性。封面上采用具有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寺图案,并将中心部分镂空,如同一扇打开的窗户。 内文:采纳”书中有杂志“的设计,即其中的内文彩色部分比黑白部分的版心要小,视觉上略微缩进一截,这样独特的设计将更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又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兰教又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经济、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
伊斯兰教向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在一定的国际与国内历史条件和背景下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国家与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的教程,适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我国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千姿百态,有漫长有历史沿革。 学海无边,学无止境。尽管本丛书各册主编皆是学术功底深厚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为编好丛书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因丛书成本时间很短,难免会有些失当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以便再版时予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