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的古代文化,往往和神话传说有着密切联系,各种古籍中难免出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但为了反映历史的真实,在翻译整理过程中,我们保持了各少数民族古籍的原貌,以便后人进行研究。希望读者取其精华弃其糟柏,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 根据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以及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指示精神,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我们在抢救、整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陆续出版一些少数民族古籍,供各族人民、科学工作者阅读、研究和参考。但由于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整理编译水平有限,出版的古籍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为 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口规模小,人口素质低,人均预期寿命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口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发展均衡健康。白皮书指出,新疆的人口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正在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规实施、婚育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符合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白皮书还指出,随着新疆社会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未来一个时期,新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
封建家礼好像一面磨光的镜子,鲜明地照射出中国封建家庭、社会及民族深处的特质,为我们认识本民族自身的潜在心理和民族性格,提供了一把钥匙。 《中国民俗丛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反响强烈。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国家重要媒体发表书评百余篇,认为这套丛书是我国套全面深入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大型丛书,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在全国范围首次对风俗文化做出科学性、系统性论述的大型丛书,填补空白之功不可没。 本书全面地介绍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风俗的形成、内容与特征。作者希望这套丛书有助于帮助读者透过中国各民族纷繁多样的风俗形式,把握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从而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本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本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因此,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图书之一。
两姚位于滇池与洱海之间,姚巂古道贯穿而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境内各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本书采取“漫话”的形式,对两姚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了概括和勾勒,显示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命活力,展示了传播文明、促进文化交融的各民族精英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杰出贡献。同时选择姚安马游和大姚昙华山两处的彝族文化亮点,作了描述和评价,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特色和无穷魅力。
羊是世界各族在其游牧时代饲养的家畜之一。彝族直接导源于远古中亚地区的牧羊民族西羌,彝族羊文化是贯穿于彝族人民从远古开始直到今天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之中的,本书在系统梳理彝族羊文化的现状与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吉符卍、卍的起源及其在彝族世界观和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经研究揭示:卍(卐)或十,在彝族文化中其实就是一对相交的羊角。这一结论是对卍、卐符从起源到发展、从具象到抽象、从巫术实践到哲学观念作出的系统性概括。在世界性的卍、卐文化符号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仅从彝族文化事象来看,卍和卐这两个文化符号是彝族羊文化的二元对立的哲学主题的表达方式,其哲学升华物——万物雌雄观及卍、卐所表征的科学技术结晶——彝族十月太阳历,皆为彝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财富。
上海,作为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845年英国在上海开辟了近代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之后法、美陆续在上海开辟租界,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开辟,是一方面近代中国百年来屈辱史的开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上海城市化的形成和发展,使近代上海发展成近代中国最特色的城市。本书简述了上海的历史以及上海的发展,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是了解上海的发展概况的一本不错的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