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有效解决争论了2000多年的循环因果难题,为人口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数学工具,从而使本书有条件和基础获得重大的理论创新。本书突破了传统人口论囿于人口变化趋势的传统,以公理化的生态社会人口论为基础逻辑推导出了人口极限方程组,有效解决了准确计算人口极限的难题,扩展了对人口极限后果的研究,使人口控制获得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澄清了大量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处于十字路口的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认知问题。对当前盲目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思潮可谓一剑封喉。 本书将人口问题研究的视野空前地扩展至200多万年前的能人开始到现代智人,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一直到今天第三次产业革命整个人类基因和文化进化波澜壮阔的演变过程,并将其用单一的数学判定式加以统一解释。为历史上人类为什么一再“走出非洲”,什么是人的标准,猛
这是自2010年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我社出版的第9本《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问题,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人口经济问题之一。它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预测,200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5亿;到2010年总人口将达到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超过2亿;2040年总人口将超过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仍达2亿左右。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将长期存在,从而将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对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形成很大压力。1996年产业在业人口仍占50.5%,如果按照产业人口比重不超过20%作为现代型产业结构的*标准,则意味着未来将有30%以上的在业人口要从产业中游离出来,他们将成为乡村-城市迁移的巨大压力和源
这部著作在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贡献: 1.对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与人寿保险的区别进行了准确的界定。我国近年来养老保险的概念一度比较混乱,对于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指导实际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部著作从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养老保险的概念及其与人寿保险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严格的考证。 2.详细分析了养老保险的再分配特性。养老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再分配过程,有人“吃点亏”,有人“占点便宜”是正常现象,体现了养老保险的社会互助作用和收入再分配功能。认识到这一点,使民众和各部门、各个利益集团接受这一点,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本著作对代际和代内再分配的本质进行了剖析,并用定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人口变量对代际和代内再分配的影响。 3.对几个重要的人
本书对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即对工业革命前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问题所进行的系统的专题研究,迄今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无论从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从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统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人口在历史上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加速或延缓作用等各个方面,结合英国的历史情况,书中都给予了明确的论述。而支持这些论点的,则有丰富的史料依据,特别是运用了英国所特有的、有关该时期的大量人口统计资料和文献原文,说服力较强。作者的研究方法是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史料为根据,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引出自己的结论,反映出作者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客观的研究精神。
应用人口学是当今人口学领域的一支显学,在大数据时代,变动的人口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与商业部门的生产与服务决策, 关系到对这些产品与服务的调配。小诺弗里特·W.里夫斯、威廉·J.瑟罗著的《应用人口学概论--数据来源与估计技术》是应用人口学的 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应用人口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人口学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手段以及人口数量及特征的估计方法。
《中国人口之殇/民生中国》编著者李建新。 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发展侧重解决的重点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套“民生中国”系列丛书意义重大。这套丛书是一套大型公益性著作,是反映中国民生领域*研究成果的力作。
高建昆编*的《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研究2l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的适度人口,并深入探索了实现这一适度人口目标的路径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从而提出了包括人口自身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在内的我国2l世纪人口发展的综合战略构想。这项研究对于我国在21世纪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是一部曾引致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大会60个国家代表,以99.8%的赞成票赞成再版的鸿篇巨著。作者马尔萨斯是人口学发展史上“教父级”人物,他被凯恩斯尊称为“位剑桥经济学家”。 《人口原理》的价值绝不仅限于人口学领域,它对世界经济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生活资料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且成为自然和永恒规律时,到底用什么手段才能改善二者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呢?作者次试图将这一问题总结成一套成系统的“原理”,对其进行演绎和分析。 从1798年《人口原理》的问世至今,本书一直在赞美与诋毁之间影响着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