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系统梳理分析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一个分析利益导向政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田野调查和微观数据,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对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和特别扶助制度等三项利益导向政策基本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索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利益导向政策的今后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给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能改善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已进入人口减少和超老龄社会。日本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赡养负担的加重,而且带来劳动力不足问题。对于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的日本来说,如何将老年人转化为老年人力资源,显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和企业界不断创新,从立法、政策、管理等角度展开了诸多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实践,发挥了积*的作用。日本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方面将提供借鉴与参考。 丁英顺*的《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智库报告》
《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均衡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上以人口空间概念为突破,对人口均衡发展进行了新的解读,形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口空间均衡发展的理论框架,是对人口均衡发展理论进行拓展的一种新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书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探讨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的内部均衡性、人口空间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和人口空间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等体现人口空间外部均衡性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均衡发展战略,一方面促进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法学导论》系统阐释了文化法的调整对象、文化法的基本范畴、文化法的法律定位、文化法的基本原则、文化法的体系性构成、文化权利保护法、文化法与传媒法相关术语的辨析、文化遗产法、品管制法、公共文化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和文化市场规制法等文化法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文化法的内容进行抽象和整合,构建了整体性、层次性的文化法学学科体系,以促进高校文化法学的教学发展。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文化法学的发展和教学具有的促进作用。
本书收录了在“上海论坛2007”上发表的绝大部分论文(包括中文和英文)。论坛主要探讨当下全球范围内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其中包括:人民币汇率、东亚金融与货币合作、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消费、亚洲增长模式与经济一体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等。
从我国发展的内在需求看,庞大的人口、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仍然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使我国面临新的挑战;从我国发展的科技支撑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影响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我国危机治理的能力建设看,复合性灾害的研究不足与综合性危机防范能力与体制建设相对薄弱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维护与保持。
本书是国内本由经济学家与人口学家及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在经济腾飞后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式下,中国未来人口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关系的集体著作,将在政府官员与社会公众中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在充分肯定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所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前提下,集中探讨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老化,人力资源的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今后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生育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和建议。可供学生、相关研究者、政府官员参阅。
人口迁移是人口变迁的主要方式,也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中国的人口迁移是与中国历史同时开始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举凡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中国的经济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等,无不深深地打上了移民的印记。 本书从人口迁移与文化扩散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文化诸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本书将带您领略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本书从人口迁移与文化扩散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文化诸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从学科分类来说,它属于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历史人口地理学和历史文化地理学范畴。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对历史时期中国人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编著者李仲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专项资金出版资助的研究成果,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为题,论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波动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口因素以及人口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日经济学角度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工业发展与劳动力以及农业发展与剩余劳动力等人口经济问题,探讨其历史的推移、存在的问题点及其对策。就方法论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问题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方法。《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
人口发展影响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政策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领域。改革开放更为人口研究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高校早成立的人口研究所之一,在其30年的建所历程中一直重视人口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在前辈师长的引导下,在国内外学界同仁的支持下,所内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对推动中国人口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论文集是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自1979年成立以来研究成果的一个汇集。由于篇幅的限制,论文集只能选取所内(包括现职和已离任)同仁部分公开发表过的代表作。这些论文发表在不同年份,涵盖了人口研究的多个领域,研究方法百花齐放,理论和实证并重,结论也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特点。所收集的论文绝大多数发表在国内外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