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关键在于防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好 银发经济 带来的新的机遇。本书从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完善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本书也就居家养老产业、社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等热点话题展开论述,为市场主体经营决策提供了启示。
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为人口数据来源、年龄结构数据质量评价和调整方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测量、人口预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检验以及人口预测模型、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和人口预测应用研究案例五个部分。本书共计11章,从第2章到第11章为核心内容,覆盖上述五个部分,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章前言。本书的撰写目的、特色、目标和读者群体定位。第二章人口预测的历史与结果检验。本章共分两个部分,*部分是介绍人口预测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是对部分重要人口预测结果的检验与评价。第三章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评价。本章共分两个部分,*部分是人口统计数据来源及中国人口统计数据问题,第二部分是人口年龄结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第四章死亡水平测量。本章共分四个部分,*部分是假想队列方法,第二部分是测量指标的标准化方法,第三部分是生
此书稿为《诸子学刊》第二十八辑,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的论文共26篇,其中“‘新子学’论坛”栏目7篇。本辑绝大部分文章为去年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会议论文。本辑主要围绕“新子学”研究、诸子各家思想研究、子学史研究、诸子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儒商、子商等几个议题展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国家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一路一带”倡议的提出就是要加强与东盟之间人文交流,构筑双方之间的心灵“高铁”,通过“民心相通”实现互联互通,所谓“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以人文交流为主线,以中国与东盟地区和国家为研究范围,把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问题放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来展开,聚焦如何才能真正促进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联通、沟通和相通,使其能更大范围、更长久、更深层次地在我国对外关系中发挥作用,真正构筑联通中国梦、各国梦和世界梦的“心灵高铁”这一重点。本书尝试构建中国面向东盟公共外交视域的人文交流的研究框架和评估体系,人文交流在中国与东盟发展合作过程中的内在关联及实际问题,借鉴外的有效经验,探索性地提出相应可行
本书从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互为因果、彼此互动的视角出发,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问题,着重调查研究长三角城市群青年在教育学习、就业创业、恋爱婚姻、安全保障、社会参与等民生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为国内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发展调研报告,本书取样广泛、数据翔实、结论丰富,对于解决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问题,促进青年优先发展和全面发展,推动长三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量城市群建设,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民族人口》是一套涵盖我国56个民族的系列人口专著,全国“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之一,全套分为六集,是部完整、系统地集纳中国56个民族的专著。这套系列专著不仅系统论述了我国民族人口发展变动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且对未来民族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民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填补了中国民族人口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为第二集,主要介绍了回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东乡族、水族、羌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
流动人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稳定性差,大部分流动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频繁进行就业转换,这种就业不稳定性对其自身和用工单位都不利。本书从制度视角对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进行分析,在不 契约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流动人口工作时间长度、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劳动制度环境影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进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收入。本书 对完善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主要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劳动权益的保护,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等方面提供 优质的服务。 本书适合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对在行政 和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人口通史》主要的任务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历代人口数量作系统考证,使之形成一个能基本上准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系列,《通史》的价值也主要在此。而新中国五十年人口的发展历史,可说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对于这一段历史需要认真的科学的总结,把它写成一部浓墨重彩的信史。这不仅对于中国人口学学科的建设具有补白的价值,而且对中国21世纪实现人口现代化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战略意义。 鉴于这种想法,我们于2001年初向国家计生委党组写了准备开展这项研究的报告。国家计生委张维庆主任以及委党组对此报告十分重视,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报送了《关于申请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专著立项的函》(国计生函[2001]50号)。函中说:“路遇同志是我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于2000年在我委的支持下出版的《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对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研究的一项重要长效工作。从2010年至2013年,本项目共完成53位新中国舞蹈亲历者的口述志访谈工作,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形成了新中国舞蹈发展史的人物专题式收录。本书将项目组已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舞蹈》杂志的专栏供稿集结成册,内容涵盖了该杂志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新中国舞人口述整理系列”专栏的14期、12篇(含上、下)、34位新中国舞蹈家的专题梳理。这些舞蹈家的口述将为读者们提供新中国舞蹈事件亲历者的史实陈述及访谈者在博物馆视野中的研究评述,以形成回响式的佐读趣味。
本书是中国社会学家、人口学家陈达于1945年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讲学时宣读的论文,后于《美国社会学杂志》以英文全文发表。陈达是代中国人口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人口调查统计方面的做了很多工作 , 是将现代抽样方法应用于中国人口调查和社会经济调查的先行者。1943年至 1944年期间 , 在他的主持下 , 由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合作, 在云南环湖地区的呈贡县等区域进行了人口普查,这是中国 早进行的一次地区性人口普查示范工作 , 也是由中国学者主持的按现代抽样方式进行调查的初次尝试, 正是在这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作者以人口学理论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写成了本书。全书共七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 的人口资料情况及近代人口学的开端。第三至六章,作者基于所收集的人口数据对当前中国人口的特征逐一进行了
新编《宋人轶事汇编》二十卷,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次序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出《唐人轶事汇编》相同,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由宋入元的人物,均以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饶有文化趣味,更可供读者品味赏读。
......
院人类学年刊是社科院民族所的连续出版物,由蒙古族人类学专家色音主编,本年刊由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书评等栏目组成,作者主要是民族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的学者,也包括的部分人类学学者,选编十分严谨,在人类学理论的介绍上颇有新意。田野调查部分也是本书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