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的提取与统计分析;通过EGG波形比对以确定语段中各音节所用到的发声类型;通过合成与感知实验以确定发声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作者还为此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该研究方法也可用于方言、民族语的声调发声研究。期望本书的研究成果也能对AI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普通话语气词系统论》从系统性出发构建普通话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包括四部分: 一、据语气词和非语气词的对立确定其成员。二、据音义象似性构建其聚合系统。三、从句子话语属性与话题-述题结构出发,将其分为话题语气词、述题语气词和准话语语气词。然后据 语气结构 = 述题调/疑标语气 述题语气词口气 假设,将述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肯定、惊讶、确信、确认口气,话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口气兼辅标话题,准话语语气词功能确定为重构句法、语义和韵律块。四、构建其迭用类型系统,归纳迭用顺序及其机制。此外,从古今、普方和英汉对比角度反观汉语语气词。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详细论述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外国人编写的汉语教材课文,都是当时活生生的汉语口语,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这批教材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物,保存完好,印刷精美清晰,即使现在读者阅读起来并无障碍。这些西方作者们多受过语言学训练,他们用印欧语的眼光考量汉语,创建汉语的语法体系,设计记音符号系统,对早期北京话语音、词汇、语法面貌的描写要比本土文献更为精准。由于编写出版年代较早,编写者多用自创记音符号标注当时北京话的发音,很好珍贵,但是不同作者自创的记音符号很难如实重新排版,为保存原貌,《华语入门(中文版、英文版)》以影印加导读的形式出版。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属古文字学教材性质,是学习古文字学的 书目。本书之前已分别在中华书局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过。本次出版在江苏教育版的基础上核对修订。战国古文字是衔接殷周甲骨文、金文与秦汉中古文字的中间环节,但形体较难识别,直到近现代,随着大量竹简帛书等的发现才取得了突破。本书通论战国文字的研究简史,介绍战国文字的研究方法,还提出了自己一整套战国文字的释读方法,因而既是一本入门书,又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书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时参考。因为本书填补了战国文字研究领域的空白,还荣获了国家图书奖二等奖。
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
本书从系统性出发构建普通话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包括四部分: 一、据语气词和非语气词的对立确定其成员。二、据音义象似性构建其聚合系统。三、从句子话语属性与话题-述题结构出发,将其分为话
《轻松学中文》系列(第二版)是一套专门为非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编写的国际汉语教材,主要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 本套教材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汉语基础,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体、准确地使用语言,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和思想。这个目标是通过语言、主题和文化的自然结合,字、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听、说、读、写各项交际技能的训练来实现的。 本套教材共七册,分三个教学阶段: 阶段为 、二、三册,重点是通过对语音、汉字、词语和语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好汉语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的目的。 第二阶段为第四、五册,重点是扩充词汇,学习更多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第三阶段为第六、七册,重点是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料,使学生有信心用
如何让更多外国学习者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文?怎样才能保证并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总结。本书以国际汉语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地提供了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同时,本书也对近年来已被海内外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归纳,提炼出具有操作意义的典型教学案例,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理论研究者、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供全面系统而又高效实用的教学参考。
本书创建了“主体可及性”话语分析理论,进一步强化了体验哲学的语言融入度,明确了话语主体间的认知关系,提出了话语主体可及性研究的具体运作机制,以此将语境和话语要素归入话语主体层面进行整合研究,重构了语境和话语在话语分析中的类型和关系,将书面交际与口语交际的话语分析方法置于同一理论体系下加以区分,重新解析了主体的话语理解与生成过程,并对话语衔接和连贯的适用层级及其相应的衡量标准进行了重新诠释,拓展了话语分析的认知研究视野。 本书可为语言学、语言哲学、话语分析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理论参考,亦可为语言类专业教学教改部门及相关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范式转变实施路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是齐沪扬先生主持的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2年度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旨在构建并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针对外国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主要服务于一线汉语教师、研究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本丛书共计39册,包括大纲系列4册、综述系列8册、书系系列26册,以及论文集1册。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口语大纲》是国内对外汉语界 口语语法大纲。本大纲由语法条目解释表、语法功能项目表和语法项目表框架三部分构成。共收录语法条目837项,每个条目都按照重要性、难易度、口语化进行了等级划分。本大纲不仅注重语法项目的“菜单性”,突出“语法”重点,体现真实言语交际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