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考伊所著的《语义学》是一部介绍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著作,分6章对语言的定义进行描述和探讨。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斯沃所著的《语法学》为其中一册。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手语对聋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手语是用手势、姿势等动作来向聋人传达观点、传授语言和词汇的工具,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从聋人社会产生的时候起,手语就对聋人产生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语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在聋校,手语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聋生通过使用规范的手语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学习书面语的目的,是摆在广大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聋生能够通过学习手语达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配合聋校语文教科书,1999年、2000年由苏州市盲聋哑学校牵头组织编写了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两本《聋校手语词汇手册》。这两本手语词汇手册,由于编写贴近聋校教材的实际,且使用方便,因而一出版就得到了广大聋校师生的欢迎。由于种种原因
二十年前,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出版,带来欣慰的同时,在一首诗里也感慨:“文海沧沧涓一滴,韶光忽忽近余年。”确实,那时已年届半百,才出一部论文集!而且个人独著的书,这也才是拿出来的部!隔了九年之后,出版第二本论文集《语义学和词汇学问题新探》,又过三年,第三本论文集《语法学探微》问世,总算亡羊补牢,不致过晚,觉得多少对得起自己,多少对得起社会。不过,也滋生了几分满足,以为在语言学几个领域都耕耘过一番,三种专题性论文集应该够数了。 这种想法,没有过多久就知道不对。约莫在第三本论文集付梓前数月,出于中文系博士点发展情势的需要,我已开始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转投到壮傣语和粤方言的关系词考察上面,同时,也加厚了研究粤方言一些问题的兴趣。几年下来,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及东江流域
这本集子汇集了作者多年编纂字典的经验和教训,其间酸甜苦辣,不是参加过辞书编纂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作者愿把这本书奉献给读者,让广大的读者看到当时作者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的。也可以看到当字典编成,得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本关于辞书学文章的文集。我国的辞书编纂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前代学者在辞书编纂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本论文集的部分选录有关《汉语大字典》编纂问题的文章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文集第二部分是有关辞书史;第三部分是两篇有关音韵学的,是读书笔记,也是为字典审音收集材料写的;第四部分三篇文章它们是作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当时几个语文刊物《中国语文》、《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上面发表的文章。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本书为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全书研究了AA、AABB、ABB、A里AB和ABAB五种形容词重叠格式的产生和演变,考察了它们的结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形容词重叠形式演变的动因、机制和发展趋势。
施受语义关系及相关语法现象是语言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语言学理论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及丰富的成果。要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诚非易事。然而本书在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上作出了详尽系统的探讨,并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无疑可视为国内在这个领域上的领先性成果,在普通语言学理论上也是有相当意义的。 本书*的突破是把施事和受事及其实现看做是一种动态现象。传统的做法是把施受关系理解为静止孤立的概念,甚至根本就是句法语义研究中不需要讨论的初始概念,所以一般是在固定框架内理解它们和动词成分的相互关系。本书一开始就把施受本身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分解开来,指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到施受关系的程度。接着引入典型性以及句式意义的眼光去逐一分析这些概念因素各自对施受语义以及对句法变化所产
张先亮、聂志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关方向的研究成果,重点讲授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反映了本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较新的进展情况。本书侧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应用实际密切结合,并注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言学的区别和联系,在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体现语言学理论本身所应有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教材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简明性,教材主体部分主要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附属部分提供了语言学分支学科领域的相关信息,用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知识的需求。《语言学概论》可供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文、对外汉语本科生,中文本科函授、自考学员以及其他语言学爱好者使用。
《语法学》,本书为“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之一,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语法学的概论,并回答了语法是什么,语法如何与词汇联系在一起,语法是怎么演变的,什么是正确的语法等有趣的问题。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本标准与GB/T 16159--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原标准中正词法的具体规定、用法调整为分词连写、人名地名拼写、大写、缩写、标调、移行、标点符号使用等7个部分的基本规则。其中,把原先按词类分节的部分归到分词连写规则之下,并增加了“缩写规则”和“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取消原标准中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并列的“虚词”一节,把虚词词类提升,与实词词类并列,以贯彻按词类分节的原则。 ——修改了原标准中关于非汉语人名、地名的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参照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规定,补充了“汉字数字用汉语拼音拼写,阿拉伯数字则仍保留阿拉伯数字写法”的规定。
类型-逻辑语法,作为一种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其表述的简洁性、理论的逻辑化和词汇化倾向以及更好地符合意义组合原则等鲜明特色,受到了形式语义学、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并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该理论广泛吸收了其他自然语言逻辑理论、现代逻辑、数学、理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等的研究成果,是自蒙塔古语法以来的又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对类型-逻辑语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类型-逻辑语法被引入我国学术界的时间并不长,邹崇理于2000年出版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是国内比较系统地论述类型-逻辑语法的学术专著。但因该书旨在系统论述自然语言逻辑理论诸流派及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方法,而不仅仅限于论述类型-逻
本书作者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二十余年,业绩斐然,成果累累。收录在这部文集中的文章涉及句法、语义、语用和规范四个方面,从对语言事实的深入、透辟的分析中,得出新颖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并且给人以研究方法上的启迪。
2004年11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 本次讨论会共有52篇论文在会上宣读,每一篇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会的议题是“汉语的句法角色和句式语义”,来自内地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香港地区和海外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前,组委会通过对收到的论文提要进行匿名审读,确定了终的与会者名单。(会议论文题目见附录) 现将部分会议论文集录成书,所有论文都是首次发表。 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谨致谢忱。 本集由方梅、张伯江、刘丹青、王冬梅、唐正大、隋晨光同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