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写作者要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不出),要么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写不好)。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本书作者发现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其一,不了解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其二,不知道怎样做好质量控制;其三,不懂得如何进行过程管理。 本书稿从“认识篇”“行动篇”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内容简介 央视频王牌栏目《康辉说》中的优质节目《咬文嚼字》被无数网友现在追更,呼吁出书。经过反复“咬文嚼字”,补充大量内容,图书版终于面世了! 著名央视主持人康辉携手央视频平台“康辉说”栏目小编严晓冬,推出百科全书式作品《康辉咬文嚼字》。在书中,康辉撕掉“怼言大师”的标签,回归温润谦恭的“小康”形象,带着他的新绰号“行走的《康熙字典》”,除“咬文嚼字”纠正发音外,从地名、民俗与美食、姓氏和日常等几个角度带领读者长知识。 鄱阳湖、丽水、台州等美好的地名,螺蛳粉、芝麻糊、鳗鱼等挂在嘴边的美食,撒、纪、解等常让人不敢贸然开口的姓氏,以及呱、卡、冠等日常用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吗? 书中内容不仅在已上线的节目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硬核知识,配有精美
《学术论文写作十讲》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徐有富教授的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成书,按照确定选题、查找资料、做读书笔记、整理资料、写作、发表的顺序,介绍了一般文科,主要是文史哲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阅读、选题、查证、写作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操作性强。本书旨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共分十讲: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作社会调查、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怎样鉴别资料的真伪、治学方法举要、论文写作方法、治学态度。本书注意用实例分析问题,贯通中国古典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规范。每讲之后均附作业题与思考题。
我国语言类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作为一类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语言类院校普遍在从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对国外同类院校的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他们的经验,将能够促进我国语言类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讲授“现代汉语法专题”课所写讲义修改而成的。 在编写这本讲义时,作者选现代汉语语法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十来个,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解说,力求使同学了解问题的全貌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论的症结所在,以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找到入门的途径。同时,在叙述中注意和基础课所学知识相衔接,而在表述上则力求浅显易懂,以求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词和它的意义的问题是词汇学上的重要问题。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作为语言学的分支的词汇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形形色色的学说,对词和它的意义的解说也是五花八门,这里不准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只打算就涉及辞书编纂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词义在辞书编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部辞书的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释义质量的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编纂辞书解决好释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话又说回来,什么是词的意义,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的理解。只要编纂过辞书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什么是词的意义。自己在编纂实践中是如何对词义进行划分和解释的。不过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那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有丰富的辞书编纂实践,要求有相当的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北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大,南部方言土语纷繁,其语音几乎隔村而异。《羌语研究》分绪论、语音、语法、词汇、方言和文字几部分,对羌语曲谷话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语言获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书从语料库的基本语料出发,以个案的历时语料为主,兼用群案语料进行分析和佐证,全面系统地考察儿童语言获得情况,反映了汉语儿童早期词汇语义、句法获得的基本面貌,力求揭示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绘制出语用功能网络。本书还运用了实验法和比较法,尝试将普通发展儿童的语言获得研究和特殊障碍儿童的语言教导和干预研究相结合,把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幼儿早期语言教育中去,增强研究的实用价值并开拓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24岁时就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去了哈佛大学任教。 32岁时发表了第一篇认知语言学论文,成为认知语言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挑战语言学泰斗乔姆斯基,引发了语言学界的一场“战争”。 美国前民主党主席霍华德?迪恩竞选总统时的“语言教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 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道德政治》是霍华德?迪恩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时使用的竞选指导手册;《别想那只大象》则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派的基本指南。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中国当代训诂大师陆宗达及其弟子王宁、宋永培著。这部书集结了作者发表在多个刊物上的一些训诂学方面的通俗小文章,主要包括:一、关于论训诂学的普及和应用的专文;二、围绕着训诂原理,对古注和今注、求本字、同源通用等训诂问题的普及性说明文章;三、介绍《说文》学及清代以来的段玉裁、王念孙、章太炎、黄侃的小学成就的专文;四、对古代汉语词义、礼俗所作的普及考证。文章以应用和普及为目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许多训诂学相关的知识和著作,举例贴近生活,生动而富于趣味性,即适合专业人员,又适合一般读者。
本书是两位作者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百篇精华帖的集合,旨在为硕博士生提供论文写作的全方位指导,帮助他们突破学术写作的瓶颈。全书分为问题意识、文献使用、写作流程、师生互动、写作意识五大板块,系统阐述了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本书不仅适合硕博士生阅读,也适用于广大学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日常指导。通过阅读本书,希望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术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Francisco Writers’Grotto)的56个作家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任意门”,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直接影响智力和社会行为等其他重要技能的发展。及早开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有效沟通技能的干预,对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玛丽·林奇·巴伯拉、特蕾西·拉斯穆森在《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中以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独特视角,以认证行为分析师的身份,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行为方法,并结合有效的语言干预计划,完整地呈现了语言行为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认为,对先秦语类文献形式的历史阐释,就是详细考证其编纂过程、文体的形成及其演变。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一种文类,语类文献呈现出复杂的样态:具体而言,从生成角度来看,有仪式型、政典型、教学型、著述型四种;从文体形态来看,有格言体、对话体和事语体三种类型;从编纂单位来看,经历了由“国语”向“家语”的演变,而在“家语”阶段,又呈现出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的不同。于是,作者以《国语》、《左传》、《战国策》为中心,探讨了“国语”文献的编纂过程及其文体生成;以《论语》、《老子》为中心,探讨了“家语”文献的编纂过程及其文体生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先秦语类文献的因革演变。
《韵法直图》在汉语语音史上影响很大,邵荣芬先生曾对此有专门论述。《切字捷要研究》通过对《切字捷要》与《韵法直图》《韵法横图》《切韵射标》以及其他明清相关韵书、韵图的比较研究,认为《韵法直图》的音系糅杂,因为它并非原本,而明代等韵学著作《切字捷要》韵图《经纬图》就是《韵法直图》的蓝本;《经纬图》的“汉音”音系反映了明代官话语音的基本特征。
《文言与白话:一个世界的纠结》作为对20世纪中国现代性演进作出重要贡献的知识群体,新青年派发动的白话文运动赢得无数喝彩,也遭遇不同学派的挑战。的挑战来自学衡派。学衡派从学理出发与新青年派进行了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意义深远的"文白之争"。新青年派与学衡派,一个热衷于兼收并蓄的"杂文学",一个钟情于自成一体的"纯文学"。在他们不同的文学观念背后,实则隐藏着话语与权力的文化博弈。 《文言与白话——一个世纪的纠结》从语言到话语,从话语到思想,逐层深入,挖掘文言白话论争背后隐含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特别是话语权力的痕迹,这会让我们触摸到文言白话的变革所承载的现代中国历史上语言博弈、思想冲撞、社会变迁等复杂内容。
《黑色的春天》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创作于同一时期,1936年在巴黎出版后也遭英语世界封杀。该书追忆了米勒在布鲁克林的青少年时代及其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通过对从纽约到巴黎的不断回放,以及超现实的梦幻和象征手法,米勒以颠覆性、自我启示般的笔法,勾勒了人们和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而更深层次地,是在寻求心灵的精神家园。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系列”精选了近20年来语言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论文,共有五个分册。本系列集中展示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成果。为语言学研究者,语言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认知语言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重要文献。 由张辉主编的《认知语义学研究》选编了语言类核心刊物上近20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34篇,分为“原型理论与范畴化理论”,“非范畴化理论”、“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认知事件理论研究”,以及“概念语义学,框架语义学和其他研究”五个部分。《认知语义学研究》所选论文集中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认知语义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