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英语谚语 房间里的大象 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本书是研究集体沉默的代表性经典之作。
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wei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wei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记录了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的崛起。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一直到普京上台初期,几个甚为瞩目的寡头带领俄罗斯进行了未曾有过的险峻试验。 从权力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银行巨头斯莫伦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这些寡头化身新秩序的建筑家和鼓吹者,反过来操纵旧制度,推动了财富与权力的联姻。在寡头资本主义走向盛极之时,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电力、冶金和金融业,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媒体,操纵着舆论。 时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的戴维·霍夫曼亲身见证了这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他参考了大量新闻报道、历史资料和纪实文献并与当事人多次面谈,将新俄罗斯政治权力架构和寡头之间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生动详
严复是近代中国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其或自由或保守的思想影响广泛,历经百年而不衰。《严复读本》一书精选严复一生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作品,主要分为政论文、译文、书评、传记、书信、诗词、题联七类。选篇章力图反映严复面对时代剧变,殚精竭虑倡导中国社会向现代民主法治方向稳健变革的思想主张和爱国情怀。
流放 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鲜有深入的研究。清代流放具有流放类型的多样性、流放法规的复杂性、流放对象的普遍性和流放历史情境的独特性(流放至清代制度臻于完备,又在清末的法制改革中被废止,成为一种过去时的刑罚)等特点。作品以有关档案、官书、律例为基本资料,采取以史为经,以法为纬的分析方法,力图从史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形成、发展变化及其成因,从法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规范及其实施情况,以期 重新认识传统法律制度,尝试重建清朝的 法制帝国 ,不仅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法制与社会的认识,而且对当今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
《人之废》一书中,路易斯反思了社会、自然以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他认为,20世纪颇为流行的价值主观论对教育造成了毒害,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观点是:现代教育无“道”,而古之教育则“有道”……此书是C.S.路易斯三场演讲的结集,虽然篇幅小,却被英美世界精英广为推崇,认为其是一部“之作”
《金性尧全集》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作家、编辑、学者金性尧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金先生文章多随笔小品,关涉中国文学、历史研究,行文典雅,内涵丰厚,绝无高头讲章式的学究腐气,多种别集历来备受学术界和一般读者好评,于国学、国史研究和知识之普及贡献颇巨。《全集》收录金性尧生前出版的合集2部、专集22部:《边鼓集》、《横眉集》、《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炉边诗话》、《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清代笔祸录》、《清代宫廷政变录》、《六宫幽灵》、《亡国之君》、《奸佞春秋》、《清宫掌故》、《伸脚录》、《不殇录》、《饮河录》、《土中录》、《一盏录》、《三国谈心录》、《闭关录》、《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在编辑时将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章作存目处理,而对于内容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的3万余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巨匠。这些名家所撰写的各类条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甚至许多名家的文学已成为时代的绝响。这些名家所撰写的知识主题涉及各个领域,他们以精当简洁的文字,系统概括了一门学科的全貌,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
胡适是一位历史感极强的学者,在他论述中,“历史的态度”、“历史的看法”、“历史的进化”、“历史的方法”、“历史的眼光”等等词眼俯拾即是,不论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还是在文学、历史研究,都可以看到胡适对于考据和史料研究的热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所谓“史癖”。胡适对自己的学术定位是感兴趣于史学。他晚年曾说:“有时我自称为历史家;有时又称为思想史家。但我从未自称我是哲学家,或其他各行的什么专家。”这种表述也许只是胡适兴之所至的随口一说,但至少证明,对于一个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出来的知识分子,史学研究可以说是他的本色当行。所以,《胡适谈史学》收录的文章显得格外从容和熟悉。 “史学通论”部分收录的文章,是胡适对于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说史》所述是中国人历史观的经典描述,虽无新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余八十生辰,即撰述八十忆双亲一文,嗣又续撰师友杂忆一书,毕生往事常在心头者,几若无遗。八十三、四岁,双目忽病,不能见字,不能读书,不能阅报,惟赖早晚听电视新闻,略知世局。又以不能辨认人之面貌,稠人广坐,酬应为难,遂谢绝人事,长日杜门。幸肖能握笔写字,偶有思索,随兴抒写。一则不能引据古典书文;二则写下一字即不识上一字,遇有误笔,不能改正。每撰一文,
宋型文学是指以宋代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的,以新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理性,追求博洽,突破传统审美惯性的一种文学类型,与唐型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文学类型的迁移变化与唐宋之间社会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南移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北宋*初百年间南方经济的全方位地崛起,以及这种崛起带来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人文素质的变化是宋型文学建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推动力,详细地分解这种推动力,我们将能够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找到关键性的锁匙。 本书研究所涉的 北宋前期 指宋兴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 南方 地域范围则限于北宋至道三年划定的天下十五路中的江南、两浙、福建以及广南东诸路,这也是传统中原视点中的南方之地。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概念,也是一个区域文化概念。 文学转型 是
本卷收入作者译作《罗摩衍那》第四篇《猴国篇》。 作者翻译《罗摩衍那》全书始于1975年,完稿于1983年,历时十载。译文依据印度巴罗达东方研究所出版的《罗摩衍那》精校本(1960一1975年),包括《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后篇》七篇。目录中对每一章的内容概述文字出自译者之手,在正文标题中不再出现。 《猴国篇》于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经修订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季羡林文集·第二十卷》(1995年)。此次编入((季羡林全集》,特请黄宝生、郭良鋆两位先生重新审读,,改正了少量文 字与标点的错讹,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