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动化的读写能力。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团队二十年来致力于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实践成果。本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儿童读写能力要求,系统、全面、科学、专业地提出小学阶段儿童读写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手把手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读写课程,助力教师科学地培养儿童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简介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科学证明,如果亲子之间能够经常展开深度交谈,就能让孩子 独立、自信、 快乐。但现实中 常见的却是,亲子对话往往被琐事占据,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障碍重重,充满紧张情绪,并时常伴随着误解与冲突。 作为哈佛大学讲师、语言病理学家和一位母亲,丽贝卡·罗兰深信,父母的语言拥有塑造孩子人格与未来的力量;从学步的幼儿到能畅所欲言的青少年,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深度沟通,都在极大地拓展孩子的认知与能力。 在本书中,罗兰为父母们提供了与孩子进行深度交谈的工具,帮助父母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在提升好奇心、同理心、自信心、社交力等七大方面,与孩子展开有效且内涵丰富的谈话。她结合真实案例、 科学研究成果,向父母们展示了何为深度交谈,以及如何进行深度交谈,从而帮助孩子构建起成长所需的品格和能力。
本书由五章组成,以项目式学习为中心议题,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什么,以及项目式学习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并附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的11个项目式学习案例。该书议题集中,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完整地呈现了项目式学习的生态结构和基本面貌,为学校规划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是学校教师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指南,为我们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形成项目式学习研究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研究具有开拓意义。
每个人长大之后,总会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并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孩子常被爱的名义伤害。 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 他们的 理和行为自有 套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了解了童年的秘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陪伴孩子好好长大。
常感到焦虑、抑郁等,进而用过度的工作、饮食、购物、社交媒体或运动来麻痹这种“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的感觉。作者以心理学为工具,深入研究分析了这种现象,总结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根植于数千年来女性在父权社会所经历的祖辈、集体的创伤,这些创伤就像一个无形的监狱把女性困住。这本书引导读者看清这些创伤对女性造成的桎梏,提出用与自我保护机制的管理者和解的方法,让女 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挣脱内心的羁绊与恐惧,勇敢地投入生活与工作,获得真正的、坦然的快乐、自由和成功。这本书对于现代女性读者的工作状态和人际关系中隐藏的创伤有积极的治愈作用。
......
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作者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 非教育常识的全部。作者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期待与本书结缘的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
《教育的美丽风险(精)/教育经典译丛》是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4年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探讨了许多教师都知道但却越来越避免谈论的主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正如叶芝所言,教育不是填充一个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是因为教育不是机器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因为学生不应被看作要塑造和规训的客体,而是行动和责任的主体。 本书围绕七个关键的教育主题展开批判性的讨论:创造力、交流、教学、学习、解放、民主和精通。比斯塔反对当下许多教育政策和实践以规避风险为特征的趋势,提出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要给风险一个重要的位置。教育不应 被规避风险的政策所控制,而需要回到学校、大学、成人和社区学院真正的教育活动中,将风险带到批判教学实践的前沿。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 实用、 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 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自主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
本书精选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躬亲实践,终生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
......
本书共八章,包括考试命题概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命题策略、整本书阅读命题策略、现代文阅读命题策略、古诗文阅读命题策略、表达与交流命题策略、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编制、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反馈。从语文核心素养、不同题型及功能的角度切入,进行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