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人的教育,灵魂的教育,整全的教育;他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共分六篇十六章,大体按照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等内容循序编排。
《家庭教育》初版于1925年,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有价值之著作,作者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怎样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什么是 一分钟记忆力体操 ?怎样用好时间的 边角余料 ?什么是 四遍八步读书法 ? 本书是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魏书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学精髓和经验智慧为基础,为中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从端正学习心态、激发兴趣,到培养学习动力和能力,再到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训练记忆力,怎样读书自学、听课、复习,怎样阅读报纸杂志和写日记、抄格言,怎样自己留作业、改作文、出考题,怎样应对考试等,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链条。并且按照问题分门别类阐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切近学生实际需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书在手,就像教育专家单独辅导! 教有高招,学有绝招。著名班主任魏书生告诉你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学习的本质》作者安德烈 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安德烈 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 质疑文化 。
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观察与行动。 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是对弋阳教育生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城镇到乡村真正改良的记录与描述,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 做 出来的,是真正的 做 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也适合教育管理者和关注教育的人士阅读。
全书汇集作者谈读书和语文学习文章40余篇,分四部分:一、语文教育与读书,谈语文教学与激发读书兴趣、学好语文与养成读书习惯、课堂教学与读书方法、语文课改与阅读素养、如何阅读经典等等。二、通识教育与读书,谈通识教育中的读书、阅读书目和阅读素养。三、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分析经典阅读的价值。 四、名家名作导读,《乡土中国等》十余种名著名篇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全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
苏霍姆林斯基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他既拥有深厚的学养(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又有30多年扎实的教育实践,并且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一所举世闻名的学校 帕夫雷什中学。他还以超乎寻常的勤奋,把一切教育思考记录下来。这几方面的成就,使得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一座活的教育学宝库,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细节,它是活的教育学细胞,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后代的人们以滋养。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多的是赞叹,却不得其门。而赞叹往往源于一鳞半爪的收获,如感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勤奋和对学生的爱,或只看到他对阅读的强调,等等。显然,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贡献(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的忽略。 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尝试从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著作中提取框架,梳理出基本结构,然后将他的著作择
. 本书深入解读了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确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 灵魂 ;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从 坐而论道 走向学科实践,建立实践型的育人方式;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从学科孤立走向学科融合,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清晰描绘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要求和实践路径,为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理解认识和积极实施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怀特海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 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这些富有创见而深刻的教育观念,对现在所提倡的 素质教育 有很大参考价值。
本报告从全球视角出发,采用基于证据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证据库,对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性评价。 本报告基于对62个数字教育先发国家的指数分析,揭示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指出近70%的国家仍处于资源共享阶段。各国数字教育的发展在素养、体系、制度、内容、范式、治理六大维度上表现出不均衡性。中国已跻身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第一梯队,成为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作为撬动教育变革的杠杆作用,全面推进教育新形态的构建。 本报告致力于为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者、学校管理者、科技企业从业者以及对教育创新和技术进步感兴趣的人群,勾勒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宏观图景,为共同构建人类教育的美好未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是《戏说统计》的延伸。《戏说统计》侧重讲解概率思维的特点,介绍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本书侧重解释如何具体运用量化社会科学常用的几个核心新技术,结合实例介绍如何使用三大统计软件(SPSS, Stata, Mplus)做统计估计与后估计分析,操作结构方程建模,特别适合数学背景略弱而有兴趣从事量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全书共九章,序跋附录虽似闲话实则正文,语言风格简练实在,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与哲理。这是一本求知路上的 悟学之作 ,凝结了一位学者穷三十年之功点滴体悟到的研究心得与分析方法,必能助力年轻学人少走弯路,顺利起飞。
阅读事关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民族的未来。当前,全民阅读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能否开展好,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这是阅读的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的工具。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但是,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图书并不多。 本书共收录24位名家大师谈论读书的美文,或论述读书重要性,或讲述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方法,或分享读书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本书所收录的24篇大家手笔,有助于广大读者养成阅读兴趣与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与效率,*终有益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整个民族良好读书氛围的形成。
聚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30年代就令人瞩目、今天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向青年读者恳谈读书经验。读书的 价值 易让人懂,读书的 方法 却难人人能求: 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 书呆子 的绰号。 所以 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们 的 读书经验汇集起来 , 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这在民国 是读书界所急切需要的一件事 ,在今天这样的读书环境与风气下,恐怕同样急切。本书各位作者虽然经历、专业、性情各有不同,具体观点、方法也各有门道,但对读书方法的诚恳介绍,却都相当一致。希望读者阅览这本小书时,各取所需,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找到自己读书治学的门径。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该书瞄准广大思政工作者为棘手的“后一公里”问题,围绕广大思政工作从业人员为关心和为烦恼的“脱节”问题,搭建理论与实践、学生与教师、线上与线下的沟通桥梁,打通思政育人“后一公里”。
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亲爱的读者,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本书为 附中文丛 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利用Python、Geogebra等软件实现对物理情景与运动过程的计算机虚拟仿真与物理模型重构,使得同学们对高考物理、物理竞赛与强基中抽象、不直观、不易理解的知识得到高观点、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高中物理知识可感知、物理结论可验证、物理过程可探究、物理场景可视化的目的。本书涵盖了物理高考、竞赛与强基计划中的多个疑难问题,包括十一章,分别为:VPython与Geogebra简介、猎犬追及狐狸问题、抛体运动问题、天体问题、板块问题、交变磁场问题、有界磁场问题、静电场问题、机械振动问题、波动与光学问题、电磁场复合问题。
本书体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研学新探索。全书立足于作者李一慢先生一家四口的家庭研学实践,结合众多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指导性、操作性强,给广大希望陪伴孩子在旅行中学习的家长以有益启发。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 学科核心能力 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苏霍姆林斯基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他既拥有深厚的学养(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又有30多年扎实的教育实践,并且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一所举世闻名的学校 帕夫雷什中学。他还以超乎寻常的勤奋,把一切教育思考记录下来。这几方面的成就,使得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一座活的教育学宝库,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细节,它是活的教育学细胞,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后代的人们以滋养。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多的是赞叹,却不得其门。而赞叹往往源于一鳞半爪的收获,如感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勤奋和对学生的爱,或只看到他对阅读的强调,等等。显然,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贡献(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的忽略。 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尝试从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著作中提取框架,梳理出基本结构,然后将他的著作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