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祸害群体的人,人们往往将其称为 害群之马 。如果 害群之马 越来越多,环境和风气越来越差,在这样的群体、机构中,好人也难以立身、做事,有的也堕落为坏人的同伙,这样的 群 ,是名副其实的 害马之群 。为了群体、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警惕 害群之马 ,更要警惕 害马之群 。 本书探讨了一个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机构如何影响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当群体、组织的整体环境被破坏,它们会如何纵容甚至助长其中成员的不当行为,让原本的好成员变成坏成员。本书基于几十年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研究,结合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探讨了群体容忍甚至助长不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过程,说明了社会规范、自我合理化、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对群体和组织的依
本书详尽介绍了作者原创的心理投射工具 东方真我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东方真我图基于心理投射的原理,经过巧妙设计,融合了丰富的本土化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元素,能更好地触及华人的生活记忆,快速触发华人的潜意识。 东方真我图包含144张东真图、144张东真字、90张人像图、66个疗愈方子等,它们将构成无数种排列组合,能够让你与内心的真实自我深度联结,找到困扰你多年问题的答案。 本书通过案例的方式,解读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评价、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财富、创伤、人生使命。它既可以供个人进行自我探索,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人生启发,又可以用于心理咨询。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进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通用教材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詹姆斯·卡拉特擅长用浅显有趣的文字讲解科学道理,《生物心理学》被誉为本领域教材中的“*”,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心理学领域内的“戴维?迈尔斯。《生物心理学》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没有人可以不带偏见地活着。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 塔夫里斯和艾略特 阿伦森基于多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本书中联袂揭示傲慢与偏见的运转规律及其危害,并提供克服的方法。 为什么承认 我犯了一个错误 这么难?在这本极具洞察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中,作者深入家庭、医疗、学术、商业、司法、政治、冲突和战争等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人们如何为自己的失误、有害行为或错误决定进行自我辩护,由此消解动摇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为自己免除责任。我们总是在不自觉地编造谎言,以迎合聪明、品德高尚、不会犯错的自我认知,而这一顽固的认知往往让我们走上愚蠢、违背良知、错误的道路。 自我辩护会加剧偏见,扭曲记忆,让我们在错误的信念里越陷越深。它会将专家的职业自信转变为傲慢,持续制造不公现象;会让爱情扭曲变形,加
抑郁 焦虑 社恐 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众耳熟能详的心理学话题,也常常在新闻媒体上占据头条。但是,到底什么是 抑郁 和 焦虑 ?什么样的人会被评估为 社交焦虑症 ?正常的 抑郁情绪 和需要专业帮助的 抑郁症 之间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碍?不同的心理障碍应该如何治疗?我们又该怎么预防?这些话题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它涉及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讨异常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还会关注诊断、治疗和预防心理异常情况。 本书围绕现代变态心理学研究与实践逐渐展开,以权威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为标准,系统性地介绍了对变态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最新进展。同
工作中,是什么在关键时刻驱动着人们努力拼搏?真正能够释放一个人最佳工作状态的秘诀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能够持续地在团队协作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显著成果? 事实证明,金钱、福利和赞誉,这些外在的奖励都只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激励,但却难以抵御日常习惯和自满情绪的侵蚀。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通过了解了影响人们内在驱动力的因素及其背后的原因,找到激励员工和自我激励的最佳方法。 本书作者通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和与各界领袖(包括企业高管、教师、经理、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人士)的十万多次对话,解锁了人类行为背后的6大类、27个独特的动机密码。 梦想家型动机:喜欢将梦想变为现实,推动世界不断进步。即使在不被理解和认可的情况下,也会朝着梦想努力。 实现者型动机:喜欢攀登高峰,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
《跨文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第3版)系统介绍了跨文化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内容。本书运用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刻而清晰阐释了心理与文化的复杂关系,有力论述了不同文化场景中个体心理表现的差异性、相似性及其共通的基础。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由此领域的国际知名作者团队共同参与,观点客观,视角公正,充分展示了文化与基本心理过程、文化与个性心理等研究等领域的经典研究与新近成就。 本书是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阐述了文化情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三版基于*研究以及理论前沿进行了全面修订,享誉国际的作者团队向读者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实证研究、理论成果、方法论以及实际应用,向读者提供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总体认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判断与决策的方法学、判断与决策学在判断领域的核心研究成果。本书介绍了与判断与决策这一学科密切相关的诸多学者,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及形象生动的阐述来为读者解析原本较为枯燥的内容。本书适合对人类判断与决策行为及心理有兴趣、对判断与决策学教学或学习有需求的读者使用。
《哲学的童年》是杨适同志关于“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的部著作。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了西方哲学在其“童年”即在古希腊时期从萌发产生到亚里士多德正式形成哲学学科的发展线索。该书在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上别具一格,并在经过分析和论证而得出的理论观点上多有创见。本文仅就该书作者为自己的研究所拟定的六条约法和规则进行评述。
自从笛卡儿提出“我思”这个主体的幽灵以来,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加入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从现代蒙昧主义和后现代的结构主义,到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和黑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的辩护者,到认知科学家和深度生态学家,再到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本书力图重新肯定笛卡儿的主体,它分别从三个主要领域来论述主体性:德国唯心主义传统;后阿尔都塞的政治学;以及从(大写)的主体向多样的主体立场和主体化的盖然性转换的“解构主义者”。本书提出了我们如何在一个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补充,即自由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重构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政治谋划这一棘手问题。 本书从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重新肯定了笛卡儿的主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