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三岁看到老 。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教师教育精品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七章,分别是学习心理辅导概述,评估学习,经典学习理论的辅导价值及学习动机激发,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及促进,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与数学辅导,特殊学习者。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特别关注各种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的辅导价值,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写作和数学领域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学习者的问题的辅导和矫正进行了深入阐述,实践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如果你是师范生,你认为今后择业,特别是应聘中小学教师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你是物理系学生,与数学系学生相比,教授中学物理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如果你已经是教师,是否感觉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很辛苦?如果你是小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可否总结几条成功的经验?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过程中师范生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师范生和新教师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者”。但是,仅仅了解“教师”的成功之道,还不足以获得成功;你还要了解教授对象——学生,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呢?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就是该“进口”的*“敲门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将帮助你了解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运用于教学
《家庭心理学》一书有以下特点:1.由从事家庭治疗的临床医生编写,从应用的视角去探讨与家庭相关的心理理论,有较强的实用性:2.全书语言风格具有亲和力,有较强的可读性;3.本书从男女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家庭中的心理学,不仅探讨了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还将专业的临床经验和培训经验与个人的生活阅历相结合,具有比较全面的视角。每一个个体都来自家庭,每一个个人的成长都与整个家庭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现在何处?我们又将去往何方?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时刻面对并将终生探索的人生课题,也是心理学的终极话题,而《家庭心理学》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谜底。
本书每章初,明确了每章学习的重点,教师可参考每章重点,安排和组织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可据此了解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每章中穿插补充了一些阅读专栏,推荐了阅读书目,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习内容。每章内容结束时,都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复习思考题,以便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阐述,心理学家理论研究的介绍,更强调了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给学习者行之有效的指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小学教师进修培训和自学教材或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成三个部分:*部分包括*章和第二章,主要阐述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核心的问题,并引申出其独特的方法;第二部分从第三章到第九章,主要是讨论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理论进路;第三部分包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是以前九章论述的生命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基础,探讨中小学及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及教学方法的问题。全书希望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台一之原则,不仅使读者能有生命教育历史及理论上的全面了解,更知道如何将其贯彻于实践之中,以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受益,实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幸福和人生的不朽。
为了让小学生心理康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心理健康救育的重要性,在参照了大量专业书籍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精心编写了八章内容,包括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内容、途径和管理。其中,*是心理健康教育绪论,希望读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有一个认识。第二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从组织机制、心理咨询室建设、心理档案建设、绩教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从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学科渗透、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让读者系统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其教育方法。第四章至第八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方法,从认知能力、自我意识、
本书旨在协助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持身心健康,提升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满意度;在教育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拥有丰富、充实、快乐的个人生活,以及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本书拟定了教师心理修炼的六项内容:,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常识;第二,学习与自己相处,修炼内在的和谐;第三,学习与他人相处,修炼人际的和谐;第四,有效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修炼内外平衡;第五,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修炼身心协调合一;第六,关注主观感受,修炼自我调控的能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两大特色,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系统性。本书从含义、内容、途径、管理等方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着重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让读者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意义的工作,足预防教育,更是现代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体现。第二,可操作性。本书在每一章的前面列有本章提要、学习重点、重要术语等,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本章内容;在每一章的后面列有参考资料、问题与思考,引导读者更加深人地思考本章的学习内容。在内容编排方面,不仅安排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常见内容,也安排了生涯教育、生命教育、休闲教育、消费教育等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心理学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让读者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可操作的,是实用的。学生们可
本书着重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几个方面。书在和其它教师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安排了具体明确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指导学生乃至自身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测量评价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参照作用。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使用的教材。
全书分为61章,每一章阐释演绎了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原理,并在学生实际教育环境中进行总结和讨论,将知识原理讲清讲透,结合实际容易理解吸收应用。每一章都以一句相关名人名言开始,从实际教育案例、古今中外历史故事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阐发一个心理学道理,再结合到学生实际成长的教育目标上加以讨论点拨。
《职业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聚焦于职业院校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着重阐述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了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提出了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围绕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管理与教学等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此外还介绍了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素质测评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本书既具有对职业院校学生与教师心理规律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又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
全书的设计与内容如下:本书可分为四大部分。部分即章,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意义,了解孩子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标准。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分别针对人际心理、学习心理、自我心理和生活心理进行指导。通俗地讲,对待他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学习和工作像夏天般热情,对待心理障碍如秋风扫落叶,对待困难和挫折像严冬般无情。这些内容可称为健康心理四季。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别介绍榜样示范法、热点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环境润泽法。上述第二、第三部分的八章为本书主体,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一道来。第四部分即第十章,总括升华全书.落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无为而治上来。仔细推敲每章主题,家庭心
《教育心理学》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公共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重要的教育理论专业必修课程,它在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升学应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开好这门课,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一本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教材。自2007年开课以来,我们曾使用过多种版本的教材,但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些教材大多是针对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生的,甚至个别教材是面向研究生的,对于师范类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编写一本适合师范类专科学校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为了适应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并满足学生参加各类招聘考试、专升本考试的实际需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具有高职称、高学
本书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而编写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共分10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基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重点论述了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的调治方法及增进心理健康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中心理教育评定的原则和方法、学校中的智力测验、学生的问题行为及人格测评、学校中的行为评估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教师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实践与转化、技巧与策略、发展与提高、体验与行为、幸福与成就、师德与人格、倦怠与促进、问题域途径,以及教师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本书论述精炼,语言活泼,深入浅出,实例丰富,能够迅速而全面地把握教师心理,是教师的书籍。
吴鑫德编著的《化学教育心理学》是为构筑中学化学新课程与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而编著的,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与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全书共分八章:章为导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当代四大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化学学习的动力系统与认知规律;第五章和第六章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相应的学习实质与具体教学方法,并突出强调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中隐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凸显了新课程目标与价值取向;第七章着重介绍了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系列实践经验与研究案例;第八章主要从心理学视角解决了化学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中的疑难问题。 《化学教育心理学》可供高等师范类院校化学教
一、成人: 欲立艺者,先立人 ,培养孩子的人格是*位的,而人格又体现在优良的习惯里,所以这就得从各个方面着手。 二、成长:这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家长要应对和处理好。比如,孩子害羞,不懂得问候别人,与别人打交道,家长就要主动让孩子多接触别人,接触社会,训练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弱点,使其慢慢改变现状,向着好的一面转变。 三、成才: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每个家长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所以对于学习这件重要的事情,家长更应该重视起来。其实,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是终身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