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英文版,第10版)》是一本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研究方法经典教材。 作者选择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说明了心理学研究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描述性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研究、行为的隐蔽测量)、实验性方法(包括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复合设计)以及应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和单被试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并简单叙述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研究报告撰写和心理学学术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书适合心理学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学习使用,也可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师以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参考,同时还可以供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借鉴。
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对心理语言学眼动实验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介绍,包括心理学实验的基本逻辑、常见的实验设计、常见自变量的操纵方法,以及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被试的选择与分配、实验材料的编制与评定、研究选题的方法以及报告等。在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过程中,本书适当增加了笔者实验室以往实验研究当中的经验,以期读者能够避免相关的问题。
本书系独版MMPI-2中文简体字版使用手册,以帮助MMPI-2的中国使用者更专业、有效地应用该测验,本书的出版将填补MMPI-2在中国测验史上的空白,为中国MMPI-2研究者与使用者后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BR》 本书全面介绍了MMPI-2的意义、价值和功能;详细介绍了效度量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可以帮助施测者更加准确地掌握受测者的真实情况、作答动机,保证并精准提高测验的有效应用程度;引用了近些年世界各国MMPI-2践行者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丰满了MMPI-2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系;介绍了一致性T分在MMPI-2测验中的作用,为该心理测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以比较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研究者创新建构出的简式测量形式和针对特殊青少年人群的新型测量工具,为心理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前沿信息。
本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典测量理论知识,并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完整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重要的心理测验量表。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更注重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教材中辅以大量图片和表格, 资料链接 专栏介绍了与心理测量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与资料,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本教材内容新颖,体系全面,融文采与学术于一体,可读性强,注重心理测量的应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奥纳多 达 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启蒙了后世 心理传记学 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开始了心理传记学这一领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物(特别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进行研究。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代表着中国大陆与台湾人文取向的心理学者*次携手,也是世界范围内心理传记学的首个学术刊物。《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以书代刊,将于每年在海峡两岸以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同时出版,其将成为凝聚华人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队伍的阵地。
《驾驶心理测评量表手册》包含25份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汽车驾驶员心理测评量表,内容涵盖驾驶行为、驾驶技能、驾驶员认知、情绪、安全态度和交通安全文化等多个方面。手册从理论背景、样本介绍、实施或使用方法、计分与结果解释、信度和效度、注意事项、应用价值和简要评价七个方面对每个量表或问卷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附有完整的量表或问卷测试内容,方便读者使用。
本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著作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唐诗译本出发,借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轨迹、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作了梳理,丰富了翻译史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资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总结了宇文所安在不同学术研究阶段中的唐诗翻译特征的异同,而且挖掘了翻译背后的中西诗学思想、文化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 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对现代之初的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大人物们身上的阴暗面:他们蔑视和憎恨普通人,甚至达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
《曹雪芹家世新考(套装上下册)》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梳理出完整科学的谱系表。并对每世每房的主要人物作了细密的考论。同时为了说明曹家的兴衰变迁,还对李煦等与曹家有紧密关系的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式的梳理,并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奏折、族谱和文物图版等,作了详尽的考证。
《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学》是外部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学专著。中国古代小说形成哪些特有构思方法?哪位作家是哪类构思方式开创者?哪位作家是哪类构思集大成者?这些构思方法如何萌芽、成长,并长成一一株株小说耘作的参天大树?这些形态各异的参天大树如何共居华夏一园,形成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千姿百态、摇曳生风的美景?《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学》既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刨作经验,又为当代作家挺供经典参考。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特(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只要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建立一个中介概念体系,就能使中、西医的概念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为此我们选择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包括伤寒论与温病)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为突破口,成功地实现了二者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顺利完成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一书。本书的用意并不止于此,旨在找到跨越时空,使“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实现融合的方法,推而广之,找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科学文化交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