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内容架构在一纵一横两大脉络上。纵向脉络是按照刑事案件的一般流程,从刑事案件的接收一直介绍到侦查、起诉和审判直至二审各个阶段,详细介绍了团队成员在刑事案件各个阶段中如何发挥作用,其中引用了不少团队成员的经典成功案例的介绍。横向脉络是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了被害人代理、死刑案件辩护以及非法证据排除和同步录音录像的审查判断等问题,这一脉络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刑事案件办理的专业性。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在刑事辩护案件中选择自己的专长领域,并在该领域不断研究,从而实现三级分科,为当事人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服务。
《西方正典:作家和不朽作品》内容简介: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苏轼诗词文选评》作者王水照先生被海内外学界誉为宋代文学和苏轼研究的当今人者,根据最近的研究心得作此选本。除了反映苏轼写作艺术的高超外,更重要的是揭示其个体精神如何通过对世界终端问题的关怀,来跨越无数的人生困境,从而展现出一个文化人的内在精神空间。
本书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对于《石头记》一书的校对订正和批点,包含着他的红学研究成果,是了解和欣赏《红楼梦》的必要参考书之一。本书对十余种古抄本中进行了大汇校,以期呈现原汁原味的《红楼梦》。内容为《红楼梦》一书的前八十回。
《抄袭模仿为何又》为数十篇激情四射的文艺批评汇编,基本内容大致有四,一是文学新作的文本分析,多以贾平凹、刘心武、王安忆、毕飞宇等名家为“靶标”,言辞犀利,敢说真话,往往一针见血,从而在文坛上造成激烈反响;二是对抄袭、模仿,然而又的所谓“郭敬明现象”等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多以鞭辟入里见长;三是围绕“范曾事件”展开的讨论,包括《“范曾大师”,跳蚤升天?》、《追诉鲁迅》、《从肖传国买凶到范曾告状》等卓有影响的文章;四是有关部分热点影视戏剧的批评。题材纷纭,议论风生,足备文学爱好者、文坛关心者和文化研究者多端而取。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当前医疗决策的核心问题,即很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由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为当今医疗和卫生行政管理领域争议多的话题提供了实践中和临床上的指导。
《周思源看红楼(图文本)》收录了红学家周思源先生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座内容。以解说《红楼梦》人物为重点,在这些人物中,又着重突出了对小人物的介绍和分析,如刘姥姥、赵姨娘、小红等。以作家解读作家为特色,以解密红楼创作方法为核心,关注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的优劣,重在分析形成这种优和劣的深层原因,从而为一般读者提供了进入红楼艺术世界的钥匙。
本书属于日本文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由川端康成生平及主要作品、川端康成审美意识探源、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自然审美、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色彩审美、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精神审美、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影像审美、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突破与创新等部分组成。全书以川端康成作品及其审美特征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情况,并对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对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具有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先后多次评价过《金瓶梅》。他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我推荐你们看一看,《窥破金瓶:吴闲云新说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
本书内文分为:《谜史》校点本、《谜史》研究文萃、钱南扬涉谜逸文汇辑及附录。 收入本书的《谜史》,是在1986年再版本的基础上,参考了以往的各种校本以及未刊校稿,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校点,尽管不敢说已尽善尽美,但可以说是截止目前较为完善的版本。 研究文萃,内容涉及《谜史》的书内书外,方方面面。《钱南扬先生谜学年谱》是在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精心写成,总结了钱南扬先生本人的《谜史》之史。在本书编纂过程中还发现了钱南扬先生那本积年增补、辨误,留下密密麻麻修改墨迹的初版《谜史》手校本,其珍藏者讲述了它的发现经过。在台湾出版的《谜史》两种版本,分别由民俗学会和灯谜团体出版,说明了《谜史》在台湾民俗界和灯谜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撰写的《〈谜史〉在台湾》,作了详细的介绍。钱南扬与灯谜界人士的交往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躬亲病榻、救死扶伤而创造了实际医疗经验的无非是医家;积腋聚沙、条分缕析而升华出医学理论的无非是医著;医家孜孜以求、医著谆谆以教的归结点,无非是遣疾疗疴的效验医方。名医撰医著,医著载医方,源远流长,浩如烟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到微观,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欲求掌握,实非易事。因此,名医医方精要、现代应用研究的方书佳作,是广大医务人员的渴望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经验,提高医学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医方精要系列》丛书。本书为丛书之一,首先列出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载述的有
德国医生、心理学家洛伊(Otto Loewi,1873-1961)曾说:“生命科学中包含的精神价值,是无法用今日科学那种物质至上的态度说清楚的。”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 《生命之书》是努兰医生个人行医生涯和人生经验交织而成的记录与反省。作者以医生的身份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探索生命的旅行,以医生的双手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以疾病为切入点,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讲到生殖系统,用作者处理过的真实病例,让读者知道各个系统如何运作。另有章节专门讨论血液、遗传、心脏,以及人体细胞浸泡于其中的组织间液,还有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在医生的眼中,见到的多半是人体脆弱的一面,但也会见证人体对抗疾病时展现出的强韧生命力,各个组织之间紧密合作
主编的这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主要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名词解释和指标解释;为编制《纲要》,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摘要;系列解读文章;《纲要》的支撑数据等。这些都是全面解读《纲要》的性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便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鲁迅忧思录》为鲁迅研究专家孙郁先生多年来有关鲁迅文章的一次总结,按主题精选、修订和重新撰写了数十篇文字,着力描写鲁迅作为一个文人、作家的凡俗与伟大。《鲁迅忧思录》善于从历史细节处挖掘人物特点,讲鲁迅的家庭,将他的收藏,讲他与当时文人的关系,不失为一本了解鲁迅为人为文的全面之作。
这是一本对三国群雄进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历史随笔。全书站在与罗贯中截然相反的立场上,对三国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较详尽的史料进行了勾画叙述和分析评论,将作者独到的见解活生生的陈列,如“江湖独狼”、 “天生郭奉孝”、“江东那一双碧眼”、“玄而又玄的英雄”等。本书作者运用分析、批判的眼光,结合现代观念,细剖深究,再借助某种神奇的时间望远镜,终于将发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个英雄世纪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离地挪至现代人面前。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还是同名电视连续剧的观众,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全新的感受。作者努力向我们证明:无需“戏说”,仅仅依靠一种别样的历史审视法,我们也能听到英雄的心在你的耳边正在“咚咚”地跳。
摆脱了仅仅从破译历史与现实的隐喻去解读《故事新编》的做法,突出了“多重文化视野中的小说文本”这一主旨,既注意细致解读作品的戏拟、隐喻、文体、现代技巧等形式意味,又注重在多元文化视阈里对其进行综合辨析,其具有独创性的阐释。
《五洲红楼》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由于专业和各自喜好的不同,本书文章各具风格,自成角度。内容丰富,可谓精彩纷呈。
本书是由作者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课所用的讲义稿整理而成的。 在书中,作者提示了史料与研究之间的种种关系,叙述平实,不卖关子。分别讲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念、范围、类型、成型的与不成型的现代文学史料及掌故之学,并针对搜集史料的所应具有的意识和应掌握的方法作了细致的梳理:在阐述现代文学史料的整体观中,尤其强调开放兼容的史料研究态度.而对史料研究与使用的具体指导,则体现在作者就扩展史料的先行规则、基本方向,以及应用史料的规范所作的系统阐述之上。 作者提出,不论研究对象有什么变化,养成史料先行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作者努力把自己研究的感想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给出具体的史料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寻找方法,又力图诱导出可能存在的史料方向和学术灵感,后一
《漫画黄帝内经素问:治疗卷》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异法方宜论、移精变气论、刺志论、针解、离合真邪论、刺齐论等。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以生命、神秘、象征、反讽、漂泊、都市、语言、女性、形式等二十世纪的一些重要诗学命题为线索,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的发生、发展,及其与西方现代诗学的关系,论述了西方诗学资源在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贡献,以及中国现代诗学对传统诗学的突破与扬弃,在中西现代诗学理论的对比以及渊源关系的深入探讨中,将中国现代诗学纳入东西方广阔的文学背景之中,阐发了它的世界意义。
《 探源/大家小书》是一部重要的红学专著。作者吴世昌先生在牛津大学讲学期间写成,原文为英文,《 探源/大家小书》为译本的摘选本,包括: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背景;评者探源中对脂砚斋的追溯;作者探源;《 探源/大家小书》探源;续书探源中高鹗在前八十回中的修改。全书对《红楼梦》创作前后进行了钩沉、分析,占有的材料基础上得出的观点中肯而富有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