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畿(号龙溪)推崇“自然”、“真狂”、“无欲”、“自悟”,创立了“龙溪心学”。嘉靖、万历年间,龙溪心学在广泛传播,并远播到日本等国,这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接受王畿哲学思想,并在以往“西游”故事基础上以龙溪心学为哲学起点进行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西游记》由此诞生。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在厘清龙溪心学学术个性基础上,分析《西游记》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哲学意蕴,揭示了《西游记》高扬主体人格、崇尚真性自由、追求狂狷率性、否定世俗乡愿,并主张主体以自省的方式展开心性修持、顿悟彻悟,而达到自然无欲,回复本体至善的主题思想。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华西甘孜藏族自治州模式》以“华西-甘孜模式”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华西医院近年来在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基层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共赢医疗生态圈的相关经验和探索实践。
本书以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范畴的重要概念“比、兴”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一种整体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待,提出了“比兴思维”这一概念并给它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定义,对比兴思维的起源、发展历程、思维特征、诗性品格、现代意义分别做了论述,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发展意义。本书将“比、兴”放入世界文艺学、美学大背景中,进行中西互释,始终以中国文学实践为基本材料,在适度时空中建构关于比兴思维的理论,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特色;并且本书的研究视角也延伸到了现代,考察了比兴思维的现代意义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美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鲁迅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纪念版)》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中国靠前部小说专史。本书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到当时各种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勾勒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为撰此书,作者辑录汉至隋之古小说36种,搜集宋至清末小说41种的史料,并参考明清人所撰著作70余种。本书以言简意赅之笔法,公允平当之态度,评判历代小说之思想、艺术,许多见解,至今仍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指导性意见。本书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研究中国小说史的优选水平。
主编的这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主要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名词解释和指标解释;为编制《纲要》,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摘要;系列解读文章;《纲要》的支撑数据等。这些都是全面解读《纲要》的性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便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