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带来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极度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经常性地遭受情绪创伤,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拒绝和丧失就像偶尔擦伤胳膊和拉伤肌肉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自然而然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 它根本就不存在!结果就是,情绪伤害只要还没有严重到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就会放任不管,从而使我们感觉糟糕的时间比我们应当感到的延长很多。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就好像精神急救一样用来处理受伤的情绪。在这本亲切友好、可按步骤实施的图
英国精神科医师蒂姆 坎托弗博士拥有近40年心理问题研究与疗愈经验。在他的从业生涯里,因为焦虑问题向他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大多数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往往诚实善良、踏实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可是,当他们面对焦虑时却常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不知不觉错过了许多本应享受的美好时光... ...通过这本小书,坎托弗博士想告诉饱受焦虑困扰的朋友,情况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令人绝望。 在本书中,坎托弗博士首先帮助大家了解焦虑,为人们做好面对焦虑的心理建树 焦虑是正常的情绪,焦虑也可以被疗愈。前提是使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坎托弗博士为不同类型的焦虑和不同程度的焦虑也准备了应对策略。从养成良好的生活小习惯到化解 有毒 的执念,帮助人们做好走出摆脱焦虑的步。对于苦受焦虑折磨的朋友,坎托弗博士不
《心理治疗中的首次访谈》不会告诉你所有问题的 答案 ,相反,它将会为你提供许多问题,为你描述什么情景适合你去问这些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这些问题你都要挨个去问来访者。其中的一些问题应该是你在访谈之后去问自己的,也有一些问题是你要与你的督导进行讨论的,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去问的。本书的意义仅仅在于,让你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从书中找到这些问题。 本书的写作意义:第1,它能够帮助你抵制那种想要做出不成熟假设的冲动;第二,它会帮助你抵挡那些在等待和无知中产生的无助感和沮丧感;第三,它会指导你如何去探索面前坐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第四,它将引导你进行不同类型的访谈并且向你提供一些相应的标准化评估工具;第五,它会指出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以及下一步应该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实际上,催眠是门严肃的科 学,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以对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在催眠 领域,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而其中*耀眼的名字,必然是米尔顿 艾瑞克森。作为现代催眠之父,这本 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 结出的珍贵经验,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书目。 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
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 拉许 前途似锦的心理医生,是马歇尔 施特莱德的心理辅导生。 西摩 特罗特 心理治疗界元老,晚年因治疗失当遭到道德委员会的起诉。 贾斯廷 阿斯特丽德 因为婚姻关系问题在欧内斯特 拉许医生处长期治疗的来访者。 卡萝 阿斯特丽德 贾斯廷 阿斯特丽德的妻子,后化名卡萝琳 利弗曼向欧内斯特 拉许医生进行咨询。 马歇尔 施特莱德 资深心理医生,欧内斯特 拉许的心理督导导师,两人在治疗观点上存在分歧。 赛斯 潘德 资深精神分析训练师,旧金山精神分析学会创始会员之一,后被学会审查。 谢利 职业赌徒,为挽回婚姻,与马歇尔 施特莱德进行了 召回心理治疗 。 彼得 马康度 一位特别的来访者,精明且充满神秘色彩,身份及行踪令人捉摸不定。
《活出内在的力量》是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几十年来的静心体悟。书中,海灵格会引导我们进行一次走在自身核心里,实际上却通往一切的内在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痛苦、冲突、恐惧、危险。然而在海灵格的带领下,我们会通过凝聚、爱、观照等方式一步步避开或转化它们,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沉淀下来。经过这样一场洗礼,我们的身心会得到疗愈,我们的内在会变得强大而有力,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变得丰盈充实......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协作来认识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游戏是一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好方式。本书基于心理课中的 心理线 逻辑,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更具 心理味 的游戏,将心理游戏浓缩并提炼为 32 种形式和 40 个主题,并解析了这些心理游戏的基本原理和内涵,以帮助心理教师简化备课流程、减轻备课量,并在了解活动形式和心理游戏背后的原理后,举一反三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备课模式。 本书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课、班会、团体辅导、户外拓展训练等类似场景的培训和教学设计,是学校
本书是许维素教授集SFBT二十年研究与实践的力作。全书分为四篇,分别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精义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反思与应用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于危机干预与情绪困扰的应用 、 焦点解决督导构成要素的探讨与应用 ,同时收录了许维素博士写Stevede Shazer的文章和Insoo的一封信。 本书不仅萃取了近年来SFBT相关文献的精华,而且汇合了许维素博士投入SFBT近二十年的心得。全书的架构以及撰写方式,也反映了她学习和应用SFBT的重点与历程。本书另一个亮点是,书中还有47个 活动BOX 。这些活动汇集了她多年带领SFBT工作坊的训练重点,撷取和修改于她参与的多位SFBT代表人物的训练活动,以及参加SFBT协会所举办的每期半年的网络课程督导作业。因此,不论是SFBT新手还是SFBT资深咨询师,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可作为SFBT的教材和参考用书。此外,
张日昇教授的这本《箱庭疗法》,与多数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著作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本根据他本人多年来运用箱庭疗法的经验的总结。第二,从文化的相似性来看,箱庭疗法*初来自E1本,张日界教授也是学自日本,与欧美的方法相比,箱庭疗法中有更多的近似于中国文化的因素。第三,箱庭疗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荣格(C.G.Jung)的分析心理学,与当前更多的认知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更注重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这种方法不需要接受治疗或咨询的来访者说多少话,方便了一些特别的群体。 张日昇教授着力在我国推广箱庭疗法已经有了1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在国内几所高校创立了箱庭疗法的教学和心理咨询设施,还根据中国人的情况和他的心理临床经验对箱庭疗法有所改进,这些从本书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在《爸妈治好了我的自闭症》中,作者劳恩 考夫曼展示了这个帮助了他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特殊儿童家庭的方法背后的突破性原理。以清晰而实操性的策略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让读者可以立即实践,有的案例中,家长甚至可以当天就看到孩子的改变。我们的方法打破了成规,告诉大家如何加入自闭症儿童自己的独特世界,而不是要求他们加入我们的活动,这样可以殊儿童得以挑战对他们病情的预断。家长和教育者能够学会如何让孩子更有能力创造有意义的、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丰富他们的交流,更顺利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治疗自闭症的突破性方法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学的、不断进步的工作,其杰出的想法和实践性的操作已经改变了世界各地特殊家庭的生活。
如何阅读本书 在讨论叙事治疗的工作方式时,说故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将引用大量实例说明叙事治疗如何应用于学校的咨询工作。章透过一位学校咨询师与学生的互动说明咨询工作如何进行,它尝试提供对叙事治疗的基本架构的指引,以及在叙事访谈过程中可以涵盖的问句。第二章提供叙事治疗的步骤与架构。第三章我们选择了几个常见于校园的给学生贴上标签的论述。第四章主要讨论如何与在校园中面对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工作。本书的*后一个章节将焦点扩大至班级和社qun。我们在此讨论与重要他人、团体、班级、社区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工作方式。
19世纪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梵高去世后,科学家推断他患了双相情感障碍。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国际上将梵高的生日 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这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之后的第三个国际性精神障碍纪念日。不仅梵高,还有其他很多名人都是双相障碍的受害者,如毕加索、达芬奇、牛顿、海明威、普希金等。 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为抑郁和狂躁的交替发作。患者时而亢奋,时而情绪异常低落。剧烈的情绪波动,反复折磨着患者的心理。本书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测试,帮助读者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摆脱双相情感障碍造成的心理困扰。
本书是一本写给情绪性进食患者的,关于 接受 和 改变 自我,从而 正视 并 改善 情绪性进食的图书。 DBT ,即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behavior therapy),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Marsha M.Linehan创立。本书以课程的方式介绍了DBT方法用于情绪性进食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技能,包括停止情绪化进食的方法、如何制订计划并实现目标、辩证思维和正念在改善情绪化进食上的优势、自我掌控情绪、增加积极情绪及防止情绪化进食复发等,同时在每课中配以大量练习帮助读者理解并实践该课的要点。按顺序阅读、练习本书,将帮助情绪性进食患者认识情绪与进食两者的关系并加以调整,找到属于自己的 接受 和 改变 之间的平衡点,成为自己的情绪和饮食的真正的 掌控者 。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情绪性进食患者,如习惯通过进食
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不满的事情,就像鞋里的沙子一样,既影响心情,又妨碍我们轻松前行。很多人选择了隐忍不发,也有人持续地抱怨吐槽,却无法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最要命的是,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觉得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已被这种消极的心理侵蚀。 在这本《抱怨的艺术》中,盖伊 温奇博士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我们不仅应当对不满的事情理直气壮地去抱怨,而且还要对抱怨进行 刻意练习 ,掌握一种沟通之道,以此真正达到我们的诉求。为什么抱怨容易,有效抱怨却很少人能做到?原因是我们常常让自己的情绪先行,让愤怒和攻击代替了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当我们宣泄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对象也即刻进入了防御模式。有时,抱怨的失败则仅仅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时机不对或者太贪心,一下子抱怨好几件事,从而
五行,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物质观;五行系统是一种用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运作的高度成熟的模型。它的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组织等,都有自己的五行系统。从人的发展来说,家庭是*基本、*重要的一个系统。五行系统动力应用于家庭治疗有特别的效果。 本书详细阐述了家庭成员在五行系统中的位置,以及现实中常见的异位现象,同时描述了五行系统隐藏的动力规律,并以真实的案例来呈现因违背系统规律而给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疾病、意外、自杀、成长阻碍等,有些事件甚至会重复地发生,一代一代地延续。 本书将能够帮助你找到家庭问题的根源,然后重新调整这个被扰乱的系统,以恢复身心健康,或解决生命中遇到的问题。让爱回归自然序位,让家庭恢复和谐,让生命更加丰富与灵动。
这是一本极*的叙事疗法入门书。作者马丁 佩恩是英国的独立执业治疗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叙事疗法的治疗师培训工作。他围绕着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尔 怀特和大卫 艾普斯顿的思想,详细介绍了这一在当代备受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置于治疗过程的中心,通过治疗师的引导性提问,让来访者重新叙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从而找到崭新却真实的生活,并获得身心的改变。 本书结构清晰,案例详实。希望开拓视野或投身于叙事实践的治疗师们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 叙事疗法凝练而完整的理论概况与发展脉络; 外化、解构、支线故事、特殊意义事件、行动蓝图、意义蓝图和运用治疗文件等具体的治疗技术;丰富的案例与治疗对话,以供读者学习、领悟各种理念与技术;完整呈现的治疗实录,呈现了叙事疗法在抑郁症、创
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76个婴儿从出生起到30岁的成长过程,包含大量的访谈、生活细节、心理测试,以及母婴互动的资料,并且对他们成年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源头以及影响因素。 《情感依附》这本书带来的生命探索之旅,给临床心理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本书整体介绍了沙盘游戏治疗方法的形成、理论基础、原则、基本设置、过程与分析、实践与体验,主要凸显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作者在北川中学等地设置的 心灵花园 工作站,即是以沙盘游戏治疗为主要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