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聚焦疗法》中,情绪聚焦治疗原创作者之一莱斯利·S.格林伯格博士在本书回顾了这一疗法的发展脉络,阐释了表达情绪以及创造积极情绪怎样导致治愈。情绪聚焦治疗(EFT)重点强调了帮助来访者接纳、表达和调节情绪,以及赋予情绪意义和转换情绪等方面的策略。并且积极倡导:情绪改变在来访者成长和幸福的永恒或持久的改变中是必要的。
本书介绍了以正念和认知行为疗法、尤其是暴露与反应阻止法为基础的针对强迫症的整合干预策略,它将正念、认知重构、暴露和行为阻止技术地整合在一起,是一本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极强的书。
威廉·格拉瑟基于选择理论的现实疗法在当代治疗中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这种方法聚焦于来访者即时的或此时此地的世界,以及来访者当前的行为如何促使他们更接近或远离他们的设定目标。在《现实疗法》中,格拉瑟的主要继承人,罗伯特?伍伯丁从背景知识、发展历史、治疗过程及有效性等方面对这一疗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安东尼莫里斯尼克编著的《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一本通过精神分析法解析精神病学、性心理失常和性健康的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当前世界各地存在的真实案例来讨论精神分析、心理健康、性健康和性问题。此外,它还介绍了性上瘾这一概念以及各种性病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式。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通过真实的病历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来阐述问题,帮助读者了解所讨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本书针对性失常进行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的概念给出了准确的解释,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的语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区分了术语在特殊、技术及精神分析层面的含义与它们在普通字面上的一般含义,比如“潜意识”和“压抑”。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了解性心理和性疾病等问题的一本指南。针对那些渴望了解性失常和
本书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不同观点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情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心理治疗所需努力的复杂性。如果心理治疗不兼顾这个多元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代表人类生活的情绪和需要的多样性。 督导关系和治疗关系之间的相似过程,证明需要重视情绪。尤其当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关系更加公开时,被督导者害怕在督导中被耻笑或暴露脆弱,督导者要有相应的协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对日月、山川大海、风霜雪雨、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的喜好倾向不仅可以反映人性格和情感的特点,而且春夏秋冬四季物候更替变化本身就是人类生理和心理自然节奏的本源。阅读由邱鸿钟编著的《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 (第2版)》有助于我们培养热爱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健康心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日月、山川大海、风霜雪雨、树木花草、虫鱼乌兽等自然景物的喜好倾向不仅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和情感的特点,而且春夏秋冬四季物候更替变化本身就是人类生理和心理自然节奏的本源,阅读本册有助于我们培养热爱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健康心理。
人是一种不断探究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目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无论是自卑、自大,还是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神经症者往往存在自我认识偏差的问题。阅读本册有助于我们对自我的反思,树立正确的和积极的人生观。
在“后科学时代”,人们已经确定科技与生活的舒适度有关,却与心灵的快乐无关。在18世纪前,宗教锁住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冀求科学解放宗教的束缚,但后却被科学掏空了心灵,只剩下理智的心智。于是,很多可能存在的事实被忽略…… 一位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在催眠病人时,发现了病人潜意识中的另一个“我”,他放下严谨的科学逻辑,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
弗洛伊德让来访者躺在沙发上,不让来访者看见他。皮尔斯有时站着,直接面向来访者,这样来访者可以观察他、甚至触摸他,一起讨论他们之间身体和情感互动的感觉。大多数现代治疗师选择折衷的办法,坐着面向来访者,讨论一些思想、情感、精神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到了现在,更激进的治疗互动模式倡导通过电话甚至互联网来进行治疗,而不要求面对面晤谈。治疗师与来访者互动方面的这些差异,强调了提供鼓励治疗双方投入和互动的核心促进条件的重要意义。 所有治疗模型都要求来访者和治疗师一起投人到治疗中,才能使治疗有所进展。剩下的问题是,什么形式的投入、多大程度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来访者和治疗师双方一定程度的诚实似乎是个关键的因素。它是接触来访者的真实问题和维护真实的治疗关系所必需的。
语言怎么才能适当地描述和表达虐待、困惑、拒绝、自我嫌恶、孤独和绝望的情感呢?当来访者不能表达自己时,治疗师又如何能够对他们的特征做出回应呢?在治疗过程中,是否能为治疗师和来访者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创造一种他们之间的语言,使来访者能用这种语言来探索他们自己的真实面目,并更精确地反映自己的真实体验? 探索治疗关系中语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通过语言,才能描述自我;正是通过语言,自我才能界定他人;也正是通过语言,人们才能彻底地让自己投身(或不投身)于关系中。 语言不仅仅是认知的活动,它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交织在一起。人与语言的关系反映了人生的情感模式。
如果说“心理健康是*的财富”,那么本书则是“获得财富的100种妙法”。本书以“实用、有趣、神奇”为原则,从诸多心理疗法中精选了100种,并结合案例对这100种疗法进行了详细解析,以便于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同时,本书穿插了数十位心理治疗师的简介,以及对多种常见心理疾病的说明,可以让读者对心理治疗的定义、种类和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本书采用了图解的编辑手法.用流程表和插画的方式更直观地展现本书的主旨:无论是正在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还是正在预防心理问题的人,或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意识的人,都需要了解心理治疗,因为它将为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提供援助。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作者赵冬梅)包括了心理创伤概述;心理创伤理论;心理创伤与分离的国内外研究;心理创伤的治疗理论与相关技术;一例性心理创伤个案的分析与治疗等内容。《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治疗师自我应用的知识点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工具的自我、真实可信的自我、超个人自我、培训和督导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这是所有心理治疗从业者的图书,它聚焦于治疗师或准治疗师们经常回避的那些禁忌和令人不舒服的话题,以及那些在其回避行为背后的无益的传说,例如: 对病人发脾气; 费用难题; 治疗师生病、变老甚至死亡; 治疗师的恐惧、羞耻与愧疚; 性取向和自我暴露; 为了成功或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违背自己的职业以及价值观。 …… 本书竭力避免把一个“正确”的答案硬塞给读者,而是鼓励读者用心了悟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情境,强调开放、真诚、勇敢地不断质疑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过去的30年中,主要的变化之一在于,人们已经接受了心理治疗实践之整合模型,并对其加以了运用。在《心理治疗译丛:心理治疗整合》中,乔治·斯特里克(GeorgeStricker)博士向读者展现了各种结合当代临床实践中*的不同模型的方式。他重点强调了对许多人群,以及在众多条件下进行的临床研究,以支持整合治疗的有效性。除了聚焦于基于证据的实践外,斯特里克博士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描述了从一个过程的视角看,各种整合模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模型。由于这一模型被从业者和类似的训练方案广泛采用,因此,《心理治疗译丛:心理治疗整合》就成了这套丛书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书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心理治疗中有代表性的治疗学派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介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的内容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治疗中治疗者与来访者关系的建立、会谈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以及心理治疗中的主力问题。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以及合理情绪疗法等当今世界上*影响力的认识领悟疗法及森田疗法也作了介绍。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介绍完整、准确、条理清晰,着眼于学以致用。因此,特别注意将理论介绍与应用实例相结合,以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书所介绍的理论原理与技术方法。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学生及专业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心理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