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渊海子平
    •   ( 89 条评论 )
    • 徐升 /2023-08-10/ 海南
    • 《渊海子平》即 早系统介绍子平术的书。其术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日为立,配合四柱,增加了命理变化和依据;二是开宗明义,用神至上,其中“用之为官不可伤,用之为财不可夺”等论至精至深;三是设定格局,判明六亲,使论断各有主属。这样整个推命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善自洽的理论体系。术数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总体的正确了解与认识,本书特请有关专家写了两篇序, 篇主要阐明术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篇主要回答术数是什么。

    • ¥45.56 ¥68 折扣:6.7折
    • 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   ( 1219 条评论 )
    • (汉)崔寔,(汉)仲长统 /2012-06-01/ 中华书局
    •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

    • ¥28 ¥42 折扣:6.7折
    • 周易 尚书 (宣纸线装 一函两册)
    •   ( 284 条评论 )
    • 佚名 著 /2016-04-01/ 江苏广陵书社
    •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 十翼 ,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为学问之冠冕。《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今多称为儒家经典之一,但不仅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之代表。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奥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 ¥81.6 ¥120 折扣:6.8折
    • 周易集注(上下)
    •   ( 28 条评论 )
    • (明)来知德 撰,张万彬 点校 /2004-06-01/ 九州出版社
    • 本书共分继承了朱熹的理数之学而更加详细;其深究易象之旨,则发朱熹所未发。本书侧重取《系辞》“错综其数 ”以论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演,以象数错综变化,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门兴高采烈;使失去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当时,《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

    • ¥46.9 ¥68 折扣:6.9折
    • 周易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   ( 558 条评论 )
    • 周振甫 译注 /2001-04-01/ 中华书局
    • 《周易》又称《易经》,不过《易经》也可指《周易》的卦爻辞,《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不包括《易传》,即《十翼》。因此称《周易》就可把经和传都包括进去。再说《周易》的名称来源较早,《周礼·春宫·大卜》里就称《周易》,历来有关《周易》的著作也大都称《周易》,如魏玉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正义》,唐李鼎祚撰集的《周易集解》,宋朱熹撰的《周易本义》,因此书名还是称《周易》。

    • ¥14.2 ¥19 折扣:7.5折
    • 三易通义
    •   ( 44 条评论 )
    • 朱兴国 著 /2006-11-01/ 齐鲁书社
    • 本书搁置前人旧说,直接从三《易》古经中探寻三《易》的构成原理,终于发现三《易》是按照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来推断吉凶。八卦之说是以植物在一年四季八节之中的八种生命状态为参照来揭示运动与时空之间的联系。卦象由八卦本义衍生。八卦随八节之序以王、相、胎、没、死、囚、废、休八种运势循环反复,得时则王,失时则休。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在六十四重卦中,上卦代表着时节,上卦得其时,处于盛旺状态。上卦所处的时态决定着下卦的运动态势,视下卦的运动态势来推断吉凶。大体而言,运逢王、相则吉,运逢胎、没、死、囚、废、休则凶。三《易》是先以八卦休王之理推断吉凶,然后再煞费苦心托意于卦象而言之。按照八卦休王之理来研究三《易》,方知《易》学易学,《易》学领域聚讼千载的疑难问题也一一得以解决。全书分为周易、

    • ¥23.7 ¥30 折扣:7.9折
    • 易象论
    •   ( 141 条评论 )
    • 侯敏 著 /2006-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易》为五经之首,在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内,它或者被当作占筮之书,或者被当作古奥的哲学著作。文学地、艺术地对待《周易》,则是《周易》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易象论》从《周易》的文本入手,分析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象征蕴涵,沿着观物取象的思想脉络,通过探讨立象尽意的表现形式,从思想分析范畴 过渡到文学艺术领域,把《易》之象与《诗》之兴联系起来,探寻古典意象思维的形成过程,在思想与文学的交叉地带呈现了一种别样的景观。

    • ¥22.1 ¥28 折扣:7.9折
    • 周易谋略
    •   ( 2 条评论 )
    • 东篱子 著 /2004-01-01/ 工人出版社
    •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奇一偶之谓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求”。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基本面,并在相互的转化中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永远谋在先,永远占得先机。 《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中哲学家看到思辩,史学家看到历史,政治家看到治世,军事家悟出兵法,企业家找到经营与管理的捷径,普通人找到人生处世的良方。 《周易》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棰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谋略”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像《周易》并不是不可解读一样,我们以“谋略”品读《周易》,为的是您可用《周易谋略》谋划您的事业和生活。

    • ¥16.4 ¥23.8 折扣:6.9折
    • 程氏易传导读
    •   ( 1 条评论 )
    • 梁韦弦 著 /2003-08-01/ 齐鲁书社
    •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主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仅有着用于占验的古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诠释者理解和解释无穷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

    • ¥20.3 ¥27 折扣:7.5折
    • 周易:易学基础教程
    •   ( 21 条评论 )
    • 朱伯崑 主编 /2000-01-01/ 九洲图书出版社
    • 《易学基础教程》是易学入门书中影响*、权威的著作,全面反映了易学的基础知识和*、公认的研究成果,多次修订和重印。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易学中的思维方式、易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是一本易学爱好者的入门之书。

    • ¥29.9 ¥39.8 折扣:7.5折
    • 图解易经(图说天下典藏中国)
    •   ( 145 条评论 )
    • 方韬 编著 /2012-12-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图解易经》一书是“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中的一种,本书是一部对儒家经典《易经》进行注译解读、图文并茂的青少年国学读物。全书以王弼的《周易注》为底本,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书中插配了近200张与《易经》内容相关的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六十四卦的解读,反映了《易经》一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变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全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读物。

    • ¥13.7 ¥19.9 折扣:6.9折
    • 周易入门
    •   ( 27 条评论 )
    • 李一忻 撰,郑同 校订 /2003-11-01/ 九洲图书出版社
    • 本书是李一忻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讲课记录写成的,兼谈象数与易理。此书从基础的知识讲起,逐字逐句讲解《易经》,谈象、演数,阐理,莫不娓娓道来,道尽《易》中精微,是学易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 ¥30.4 ¥38 折扣:8折
    • 周易——国学基本丛书
    •   ( 2 条评论 )
    • 宋祚胤 释 /2000-08-01/ 岳麓书社
    • 任何一种事物都受环境条件制约,不首先弄清楚《周易》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要读懂它就有困难。传统说法是,伏牺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出卦辞和爻辞,是《周易》在西周初年成书。关于伏牺画卦,近人多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考之于《尚书·周书》,并没有片言只字记载。相反,《大诰》却说“宁王惟卜用”。因此要说由文王写出一部在书的组成形式和语言资料方面都对古代筮书有所沿袭的《周易》就成为不可能,何况《周易》有不少爻辞都绝不能出于文王之手,更是《周易》不作于文王的证明。明夷六王“箕子之明夷 ”,是武王戴文王木主以观兵于孟津以后的事,文王不能事先知道。夹卦九四“牵羊悔亡”,是微子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的事,文王也不能事先知道。履卦六五“武人为于大君”,

    • ¥13.8 ¥17.5 折扣:7.9折
    • 穀梁古义疏(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 旧版
    •   ( 776 条评论 )
    • (清)廖平 撰,郜积意 点校 /2012-06-01/ 中华书局
    • 谷梁显于宣、元之间,不及一世。东汉以来,名家遂绝。旧说虽存,更无诵习。范氏觇其阗弱,希幸窃据,依附何、杜,滥入子姓,既非专门之学,且以攻传为能。末学肤受,喜便诵记,立在学官,历世千载。原夫素王撰述,鲁学独专,俗义晚张,旧解全佚。辛巳中春,痛微言之久陨,伤绝学之不竞,发愤自矢,首纂遣说,间就传例推比解之。癸未,计偕都门,舟车南北,冥心潜索,得素王、二伯诸大义。甲申初秋,偶读王制,怳有顿悟。于是向之疑者尽释,而信者愈坚;蒙翳一新,豁然自达。乃取旧叶重录之。戊子,诠释公羊,继有删补。庚寅,纂述左氏。癸巳,读礼多暇,取旧蘗重加修订,虽在会通三传,而鲁学家法不敢稍踰。又旧藁至今十年矣,所说多不同,非大有出入,不悉削之,以存入门之迹。经、传微奥,钻仰无穷,俟有续得,拟再修补。博学君

    • ¥52.4 ¥76 折扣:6.9折
    • 周易禅解疏论
    •   ( 4 条评论 )
    • (明)智旭 著 /2006-04-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易学和佛学都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会通儒家与佛家,以禅解易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交叉学科。在《周易》的义理、象数和古史等研究路径中,以禅解易是其中一较为特殊的研究门类。明代僧人智旭是禅易会通的集大成者,《周易禅解》为其代表性著作。本书是对智旭该著的一个推进性论疏,以《周易》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对智旭禅解的文字进行先疏后论,并附《智旭对天台佛学与周易之会通》、 《禅宗象数派刍议》、《智旭的周易禅解有悖于周易之本意》三篇论文,对智旭的禅易会通思想予以进一步阐发和研究。 本书是对智旭该著的一个推进性论疏,按《周易》六十四卦顺序排列,每一卦相当于一章。每一卦的内容结构按自然顺序分三部分:首先是经卦正文,其次是“智旭禅解”,再次是《疏论》文字上先“疏”,后“论”。同时,本书对智旭的禅易会

    • ¥12.6 ¥16 折扣:7.9折
    • 周易基础
    •   ( 1 条评论 )
    • 杨维增何洁冰 著 /1994-07-01/ 花城出版社
    •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首要代表作。它雄踞中国群经之首和世界三大经典(易经 第章 圣经 第章 吠陀经)之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周易,学周易,用周易。然而,由于周易图文古奥难懂,又苦于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可读,许多人扑朔迷离,在周易这座“神秘殿堂”的外围徘徊而入不了门。 本书应运而生,由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等人编著,作为一本入门性的导引性的周易简明基础教材,奉献给广大读者而为诸君指点迷津。

    • ¥13.4 ¥17.8 折扣:7.5折
    •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1辑) 第01函:《火珠林》《卜筮正宗》
    •   ( 2 条评论 )
    • 鄭同 等主编 /2014-08-01/ 九州出版社
    • 《卜筮正宗》,清王洪绪撰辑。《卜筮正宗》集六爻卦法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卦法,驳斥了泥于神煞、古法、定例的谬误,强调六爻占卜术应该以“阴阳、动静、生克制化之理而圆神活变”,从而使六爻占卜法在千余年过程中的种种迷误澄清,使得理论更加精深,更加完备,真正起到了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作用。此书犹为珍贵,在存世的同类著作中脱颖而出,首屈一指。

    • ¥267.2 ¥340 折扣:7.9折
    • 全本周易(图解本上、中、下册)
    •   ( 1 条评论 )
    • 李伯钦 译 /2005-01-01/ 万卷出版公司
    • 什么是周易? 易经是中国人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约八行年间社会和人生经验的总结。 什么是易学? 是关于《易经》所包含的有关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神奇的、让人着迷的、几千年来中 国人万读不厌、常读常新的学问。 为什么要了解《易经》? 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文明的根本、中国智慧的源泉。要了解中国历史,不可不读 《周易》;要了解中国哲学,不可不读《周易》;要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不读《周易》。 掌握《周易》对人生有何指导作用? 几千年前,中国人使用《周易》来指导人生决策,决断加家大事。今天它依然有些神奇的功 效。举凡从政、经商、婚丧嫁娶、生活中的各种大事小事,都可以《周易》原理为指导。它 是人间智慧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怎样运用本书? 预测未来,占断吉凶是《周易

    • ¥35.6 ¥45 折扣:7.9折
    • 细说易经
    •   ( 20 条评论 )
    • (台湾)徐芹庭 著 /2003-01-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杰出的代表。台湾著名学者徐芹庭博士历考文献,遍读载籍,拈提古今撰成《细说易经》、《细说易经六十四卦》。书中对《易对》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尽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以大量贴进社会、贴进生活的史例来开发原文义旨。尤为新颖的是在对原文的串讲上分为“音注”、“义译”、“象数”、“史证”,这在众多的《易经》章句中是别具一格的。为弘扬两岸同源的中华文化,特将此收出版,以供参考研究。

    • ¥16 ¥20 折扣:8折
    • 大中华文库-周易参同契
    •   ( 257 条评论 )
    • 魏伯阳 著 /2012-10-01/ 岳麓书社
    •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精)》内容介绍:《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道教早期经典之一。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在中国道教史与古代科技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易参同契》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炼丹文献,它介绍的种种方法虽然炼不出可以长生不死的金丹,但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初,此书就被吴鲁强和坦尼·L.戴维斯翻译成英文,在海内外传播。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精)》的作者是魏伯阳。

    • ¥46.5 ¥56 折扣:8.3折
    • 周易阐微——当代易学研究丛刊
    •   ( 17 条评论 )
    • 吕绍纲 著 /2005-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吕绍纲先生是当代易学名家,其易学研究坚持孔子开创、王弼弘扬的义理传统。《周易阐微》是和其师金景芳先生合作完成《周易全解》之后,觉得意犹未尽,而另行撰写的,是20世纪义理学派的代表作。此书对易学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周易》的性质、作者、筮法及其中蕴涵的哲学、《易传》思想归属、历代象数的评议等,根据传世文献,并结合20世纪新出土简帛文献作出新的阐释。作者认为《周易》在孔子赞《易》后已由卜筮之书变成为哲学之书,其核心是人生论。

    • ¥22.9 ¥28 折扣:8.2折
    • 易经图典举要
    •   ( 2 条评论 )
    • 常秉义 主编 /2004-04-01/ 光明日报出版社
    • 本书把重心放在“天地自然之易”上,所谓天地自然之易,是指河图、洛书、太极图、伏羲八卦、伏羲六十四卦。文王八卦与文王六十四卦则是伏羲卦图的继续,故称“后天”。当今的二进制计算机原理、六十四个遗传密码子规律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规律统统是伏羲六十四卦过程的翻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本书重在从伏羲易图这个源头上切入。此外,陈抟的《易龙图》、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以及今人庞诗武先生有关《易龙图》的图论,都是与伏羲易图有关,故一并加以重点介绍。 本书从古今千余幅易图中,分门别类,精选出百余幅易图,并附之原作之文,诠释其图,纲举目张,重点突出。后编者综述。从而使读者从艰涩的《易经》文辞中解脱出来,直接了当,轻轻松松地领悟易道奥秘,从这些符号、图画中提炼出“纯而又纯的科学精华”。

    • ¥19.6 ¥24.8 折扣:7.9折
    • 周易会通(经部-24)——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5 条评论 )
    • (元)董真卿 撰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

    • ¥55.2 ¥80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