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德棻所撰《周书》虽以 周 题名,实际上 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 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 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 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 西魏、北周历史*基本、*原始的一部史书。
《重归文献》第三辑所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版本均为稀世珍本,代表了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的**水平,影印的目的,是为实现"重归文献"系列的初衷,就是将这些珍稀但是在学术史上又非常重要的版本,通过影印公开出版的方式,保留文献本来面貌,同时又只有普通图书的价格,可以成为广大的研究者案头常备资料。
《尚书研读》系对儒家经典纲领性文献《尚书》的研究性导读和旧注整理。《尚书研读》内容包括“导读”:介绍《尚书》的释名、体例、传授系统与学术史、研究要籍等内容;“集注”:汇录晋传《古文尚书孔传》和宋苏轼《
令狐德棻所撰《周书》虽以“周”题名,实际上 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 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 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 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 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阮刻《十三经注疏》的问世,结束了从明末到清中期风行海内200年的明北监本和汲古阁本《注疏》双峰并列的局面,从而开启了阮刻《注疏》单峰独行的新天地。 嘉庆初年,阮元巡抚浙江,建诂经精舍,收集了当时以他的能力和条件能够找到的诸多经籍文本、校本。鸠合了段玉裁、李锐、徐养原、顾广圻、臧庸、洪震煊、严杰、孙同元等学者对《十三经注疏》进行校勘,并在嘉庆十三年刊刻出版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十七卷附《释文校勘记》二十六卷。阮元对《十三经注疏》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重刊新的《十三经注疏》做准备,因为一些意外的事情,这件事一直拖延到嘉庆二十年段玉裁去世阮元才在江西巡抚任上开始刊刻,通过十九个月的努力,这部一百八十册的新《注疏》文本终于问世,不过这时阮元也早就调任河南了。江西府学刊刻的这
十三经是儒孥的基本典籍,是中华傅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逮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封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难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级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