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流传下来的多达五万余首。自唐代起,各种唐诗选本层出不穷,仅现存的清代选本就有300余种,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流派、诗体、题材上兼容并包,在思想、艺术、语言上优中选优,老少咸宜,遂一出版就 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 。 底本可靠,全新增补。 本书以19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 另增虞世南、王绩、卢照邻等诗人19家,对王维、李白、杜甫等名家的选篇也有所扩充 。故本版共计365首诗,读者可以按一日一首的节奏,每日诵读把玩,尽享唐诗之美。 精编精校,全本全注。 本书依诗人别集等精校,凡被收录在中小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以教科书所用字词为准。对难点字词、制度、典故及古汉语知识等均作注释。 每位诗人都有小传 ,对诗人生平及诗作风格作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被后人尊奉为五经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可以说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阅读《诗经》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了解,还可以开拓阅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国学典藏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的写作,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北京三联版《诗论》后记里,耄耄之年的朱光潜先生不无自得地写道:“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论诗》。”这句话当然含有自谦的成分。朱光潜先生对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创造性贡献是全方位的,不过就《诗论》本身而言,这位辛勤的美学老人的估价是合乎实际的,可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