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一部唐诗普及读本。此书从体裁上看,囊括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乐府诗;从篇幅上看,有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也有《登幽州台歌》短小精悍的佳作;从内容上看,有应制、吊古、咏史、叙事、边塞、行旅、山水、田园、爱情、闺怨、言志等表现各种思想情感的作品。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一部唐诗普及读本。此书从体裁上看,囊括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乐府诗;从篇幅上看,有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也有《登幽州台歌》短小精悍的佳作;从内容上看,有应制、吊古、咏史、叙事、边塞、行旅、山水、田园、爱情、闺怨、言志等表现各种思想情感的作品。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的写作,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北京三联版《诗论》后记里,耄耄之年的朱光潜先生不无自得地写道:“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论诗》。”这句话当然含有自谦的成分。朱光潜先生对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创造性贡献是全方位的,不过就《诗论》本身而言,这位辛勤的美学老人的估价是合乎实际的,可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理雅各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他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的典籍全部译出,引起西方世界轰动。他于1876年荣获法兰西学院儒莲汉籍靠前翻译奖,是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1948年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努力促成成员国文化经典的翻译工作,《东方圣书》作为代表文集推出。理雅各是《东方圣书》系列之《中国圣书》的主要译者。 理雅各英译本至今虽逾百年,但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是欧美文化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本和凭借。 “英汉双语国学经典”丛书将中文古文、中文白话译文、英语译文,逐段对应编排,读者可以同时看到三种版本。而双页排汉语、单页排英语,又便于读者通畅无碍地对照阅读。 《诗经(理雅各英译本)》就是这套丛书之一,由佚名著。
暂无内容简介。。。。。。
......
何谓文化视野?文化视野就是本书作者曾呼唤过的“厚重有据的文化疏解”背后的“整体的文化通观”。这恰恰是一些《诗经》学研究著作中缺少的。本书站在上古民族文化的立场融通诗、史,试图透过具体历史环境的再现,尽可能圆融通透地化解一些历来聚讼纷纭的疑难之点,进而达到对先民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智慧的揭示,梳理出夏商周精神文化演进的脉络线索。另外,作者尝试着把《诗经》中的歌诗还原到三代活生生的村社生活中去,这种努力也使得本书的论说获得了《清明上河图》般的生动质感和鲜活意趣。
《诗义会通》四卷,是桐城昊闿生(北江)所著“经解”的三种著作之一。在这三种里面,此书的成就,远在他所著的《周易大义》和《尚书大义》之上。这是因为:他在解释《诗》义方面,在程度上能够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为穿凿附会和繁琐考证的旧说所蔽囿,扩开思路,“以意逆志,察情得理”,去探索“诗经”的本来面目(当然,这祗是他的主观意图,事实上他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他这样做,还不是仅凭个人的体会与理解来做说明,而是周详地参考了大批材料,把汉、宋、清解《诗》的重要著作和三家《诗》的异同做过深刻的研究,细致地考虑了历目前对于这些诗篇的较突出的争论,做出自己的小结,这对于读者来说,可以有“驾约御博”的帮助,不祗能看到昊氏怎么来解《诗》,同时逞能简捷地了解历来有哪些聚讼纷纭的说法。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