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而由他著述的《四书章句集注》,备受推崇,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成为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 为学习研究祖国的传统文化,我社组织专人以原山东海湖阁藏明版朱墨套印本为底本,参校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沿德堂刻本、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刻本等,对《四书章句集注》校点整理,排印出版。全书简体字横排。经文部分,依照原书先后次序按章节排开。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的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
本书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查阅《论语》而编写的一本工具书。它共有笔画索引和拼音索引两种方法。读者只要记住一章的一个字,就可以按照笔画索引或者拼音索引找到该字,并由该字找到该字所在的篇章。 本书用的是通行的简化汉了,读旧本《论语》的人如不了解异体字和繁简字,利用本《索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届时需请在该音部细心查找,或者换另一个字查找。
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於公元前289年。幼年丧父,受到贤母严格的教育,曾三迁於学宫旁,习俎豆之事。后受业於子思门人,是孔子的四传弟子。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一百多年后,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而变得更丰富了,更系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苑囿里,终于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 编者注译的原则是,广搜博采,会同比较,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出编者认为最能表达原文的解释、最恰当的词语、句式。编者着力于译,全书以直译为主,少用意译,以便尽可能减少译文失误,避免以己意掺入文意,同时给初学文言者提供方便。语言力求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