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六经之首,相传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个时代,包含象、辞、变、占等内容。历代的注释如汗牛充栋,其中曹魏的王弼注解清通简要,对后来影响很大。王弼不注《系辞传》以下,东晋韩康伯赓续之,使成完璧,后世往往将二者合刻。本次点校,以《四部丛刊》影宋本为底本,参校以敦煌写本、国图藏抚州公使库本(简称抚州本)、国家馆所藏天禄琳琅旧藏宋本(简称天禄琳琅本)、国家馆所藏南宋建阳刻本(简称南宋建阳本)、南宋八行注疏本(简称南宋八行注疏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简称岳本)、宋刻《周易要义》、普鲁士国家馆藏宋嘉定本《周易集解》(简称宋本《周易集解》)。还参考了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文选楼本)、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的校勘记等。由于本丛书为了给读者一个确定性的读本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青少年须知 中的计谋》编纂了《史记》中的计谋故事228个,分为治国理政、权谋心计、沙场谋略、智慧幽默四个版块,其中既有盗符窃兵、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卧薪藏胆、四面楚歌、背水列阵等正能量的智慧,也有沙丘之谋、指鹿为马、焚书坑儒等付能量的诡计,作者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略加评析,对于读者了解历史、开阔视野很有帮助。
《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项目“清代山东《尚书》文献整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整理的清代山东《尚书》文献主要包括阎循观的《尚书读记》等八种著作,主要内容涉及今古文《尚书》疑辨、经文释义、辨证字义,在治学思路上体现为无证不信,旁征博引,辩证是非,展现出言必有据的学术风气。 《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对山东先贤《尚书》学著作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研究,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也是解释齐鲁学脉,显示儒学气派,弘扬山东精神的必然需要,具有联通传统与现实的重要意义。
《论语》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艺术魅力上讲,《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论语》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要详尽,译文通俗易懂,编校精良,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是杨树达训诂学、金石学研究的代表著作,体现了杨树达治学上承乾嘉学者段玉裁、二王,近于皖派的特点,是民国时期训诂学的代表著作,为作者在当时和后世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