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记述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宝典。《史记》里为孔子写专篇《孔子世家》,清代学者孙星衍还搜集古书里有关孔子的事迹传说编成《孔子集语》,但研究孔子思想和言行的主要文献仍推这部《论语》。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洞彻,有着深厚的同情,也有拯救的实政措施,是一位眼光敏锐、胸襟博大、言行一致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本书以求真实实用为基点,既有对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法思想的吸收和选择,又有他个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书中还含有许多人生智慧和经验,有许多修身、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处世智慧的小品文集;《呻吟语》是一本可以伴随人生旅途的好书。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着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
《国学知识一本通(升级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及简洁流畅的表达方式,对中国的国学常识、国学典籍、国学思想、国学典故、国粹、国学大师等六个方面逐一分类阐述,旨在使读者了解国学精髓,领略国学精华,感悟国学精神,从而达到鉴古知今,探寻中华文化之本的目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绵延久远,国学作为集大成者,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国学知识博大精深,数千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理、行为乃至娱乐等。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心学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卷是王阳明教学问答语录;中卷共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则为王阳明晚年思想的论述,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较早一批译注《传习录》的经典作品,2018年全新修订。由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鲍希福参校南本、宋本、朱本、陈本等多种版本对《传习录》进行校注,修订差错、溯本清源;内容翔实,旁征博引;不仅逐字逐句详细翻译了传习录原文,更标明了出现在文章中的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区分与查阅,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王阳明心学思想,帮助读者理解,是学习心学理论和王阳明思想的诚意之作。
本书原名是《楚简诗论辨证》专为研究几篇诗学诗论,并将篇幅较小的《孔子言论三篇辩证》附录。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有关诗论的问题(文字的、语言的、章句的、内容的、学术史的)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所以最后变成以孔子言论为主,将诗学诗论研究中的问题分类各举一端,以发其凡,其它相关的文章另外结集。
《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部传纪体断代史,也是的传记文学作品。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汉书》与《史记》相比,其体例已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 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并入传中。《汉书》所记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往往移用《史记》,但多有改造,除了个别字句的改动、材料的增删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剔除《史记》原文中的“谬于经”的思想,而代之以儒家经典的正统思想。《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全面完整的反映了西汉的政治和文化面貌。 本书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同时也指屈原以及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就的诗篇。传世的屈原作品,一般认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较为可靠,最足以展现伟大诗人的光辉形象和艺术才能。宋玉的《九辩》《招魂》(此篇或说出自屈原),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四篇,也都与评价屈原、研究楚辞有特殊重要的价值,足资珍贵。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并最早就上述楚辞各篇作出系统的注解。宋代先后有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都在王逸的基础上更有所拓展,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由此以讫明、清,各种楚辞的注解本和研究著作愈趋繁多,粗略统计约在二百种以上。“楚辞学”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此次整理,以1983年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