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优秀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典籍,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书中主要阐述了墨家的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 显学 。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内容简介:在“唐宋八大家”这一重要的古代散文创作集体中,三苏父子是专享的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不凡成就的文学家族。当初苏洵携苏轼、苏辙来到东京开封,凭借着张方平等的推荐、欧阳修等的揄扬,加上次年苏轼、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双双高中,一时三苏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特别是苏轼,当时欧阳修就发出了“老夫须放他出一头地”的感叹,欧阳修晚年更是带点伤感地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而在南宋时期,苏文代替《文选》,成为士子争相效法的榜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记载了这样的谚语,北宋时是“《文选》烂,秀才半”,而南宋时却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不过,这些历史故事多多少少
由金缨所辑的《格言联璧》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浮生六记》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抢先发售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全本”。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浮生六记》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 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 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 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 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并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明清两朝的科举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遂为中国读书人的必修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中庸》的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
《千家诗/中华经典藏书》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 广泛,影响也 深远。
《千家诗/中华经典藏书》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 广泛,影响也 深远。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示,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谨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国学的大地》本书是作者从事国学教育、实践几十年以来的全面总结,以论文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国学的概念、人才观、教育观,国学发展的途径,国学在民族道德大厦建设中的作用。其中“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的观点,国学人才“博悟通化用”的培养路径,国学发展“一教两制”的设计以及“知识渗透、学科嫁接、公理覆盖、人文化成”的国学愿景等都在业界引起轰动,是国学“资政利民”的经典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