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前言 当关于曾国藩的传记书籍越来越多,当人们将其越传越神奇之时,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不管曾国藩声名如何显赫,人生怎样传奇,他也只是一个凡人。如果我们用多面而立体的眼光去回顾他的一生,那么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更大程度上,他是一个给予人们无数做人智慧的老者,一个参悟平常生活的智者。 从他亲笔留下的家书中,他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逐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我国古代的文章选本,根据现有的记载,当以西晋杜预的《善文》为早。但此书久已散佚,从《史记·李斯列传》《集解》说到佚名的《遗章邯书》“在《善文》中”看来,则此书所选作品,上包秦楚之际,它是否还选录了战国或更早的作品,已无从考知。现今尚存的总集,则以梁萧统的《文选》为早。《文选》所收的作品,不但有赋、有文,而且有诗,实际上包括了当时所有的文体。就《文选》所收的作品而论,辞赋虽上采屈宋,而散文则基本上自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开始,其中的一篇先秦文章是托名于孔子弟子卜子夏的《诗大序》,其实据现代多数学者研究,大抵认为此文是汉代人的作品。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说,编选汉魏六朝文的工作,实际上从杜预已开始,中经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论》,至《文选》的出现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所以
《镜花缘》反映的时代不是作者生活的清朝,而是假托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统治的时期。作者虽然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的是一个虚幻的海外世界,发生的种种离奇神异的故事,但这个奇异的幻想世界反映的却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现实。 全书的线索十分单纯而明晰。在结构安排上,全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五十回写主人公唐敖科举落第,心存失落忧郁之感,即跟随妻弟林之洋出游海外,在船工多九公的导游之下,遍观海外四十多个国家的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求仙不返。花神之首百花仙子下凡托生为唐敖之女名小山。唐小山思父心切,就出海寻找,在小蓬莱意外得到“天书”一卷。后五十回写武则开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要人间重聚,后唐小山又重进仙山。结尾写唐中宗李显复辟,武则天又下诏明年重开女试。
《浮生六记》为清代人沈复的生活纪实之作。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祥,据本书所记,可知嘉庆十三年(1808)仍健在。 本书就是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使全书各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了的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作者并未用力描摹,却使夫妻间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