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本书是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全书六卷,约1万字。卷一为栽花日历,卷二为深花十八法,卷三至五分述352种,花卉生卡习性及用途,卷六为昆虫类考。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国学知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一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渎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
《窦娥冤》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龙文鞭影》的故事,给予青少年鞭策和激励,使之*终成为 千里马 。 《龙文鞭影》主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它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融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笔记, 是一部集聚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但随着白话文的推广和语言习惯的变迁,过去的童蒙读物现在许多人都读不懂了,目前注解版本不多,且仍较为精深,难以完全读懂。 本书作者花数年之力,广纳博采,以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习惯通解本书,让《龙文鞭影》这样一本积聚许多历史基础知识的经典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青少年读者能够轻松阅读,了解中国历史,认知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弘扬中国优秀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5000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
我们的这本《元曲三百首》,是以任中敏、卢前选编的《元曲三百首》为主要依凭本,并以蒋星煜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为主要参照本,从而确定入选篇目的。当然,这也是一个遵照上述共识对作品进行遴选的元人小令选本,共收入六十余位元代作家的小令三百余首。在这些作家中,有的主要是以诗词创作见长而兼 擅 散曲(如元好问、王 恽 、姚燧、张养浩等),有的则主要是以杂剧创作取胜而兼 擅 散曲(如关汉卿、白 朴 、马致远等),加上主要从事散曲创作的作家(如乔吉、贯云石、张可久等),便共同创造了元曲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正如研究散曲的专家梁乙真先生在他的专著《元明散曲小史》中所说:“ ‘散曲’便是当中的一棵奇葩。它是继 词 而兴的一种‘新诗体’,它的起来把恹恹无生气行将荒芜了的词的文 囿 ,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使之重
本书收录了《忆江南》、《潇湘曲》、《谪仙怨》、《梦江南(二首)》、《更漏子》、《菩萨蛮》、《南歌子》、《酒泉子》、《浣溪沙》等作品。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以论述经学为重点,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目前的卓越地位,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而《困学纪闻》更是其中的压卷之作。 本书以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的三笺本为基础整理。比我社的全校翁注本字数少五分之三。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政治、军事大事等内容。此书原不是出于一人一时的作品,且传本不一,并无定名,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众多名称。这些名称不一的传本,殆由战国末年的史官或策士们编辑而成。西汉成帝时期,光禄大夫刘向奉诏主持校理宫廷藏书,对这类书籍进行了整理,将内容以国别相分,各国部分则略以时相次,并删除重复的内容,编定为三十三篇。因此书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的游士为所辅之国所出的策谋,故将书名定为《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全书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记载了上起战国初期晋国的智氏灭亡,下讫秦二世即位,共二百四
《墨子》是战国 时期诸子 百家中墨家 学派 的经典 ,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 《墨子》一书的思想以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 葬 、节用 为主体内容 , 并 涉及哲学、 数学、 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 等等, 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墨子》一书 在流传过程中 多 有 散佚 , 至清代编《四库 全书 》时,仅存 53 篇。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诗经典作品易读、易懂、易记,自然平易,形象鲜明,意蕴优美。作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关切现实、关心民生,写世事、国事、家事、身边事,贴近生活、表现社会,读来既熟悉又亲切。 唐诗经典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性、趣味性与艺术性,饱含着积极奋发、昂扬向上、通达乐观、正气凛然的民族精神。而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或白描、渲染、铺衬等方法,又使作品意境优美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语言则通俗朴实,朗朗上口,流转如珠。读唐诗,如沐春风,给人丰厚的思想熏陶和优美的艺术享受。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其中的商代作品是现存早的历史散文。书中所录文诰结构完整,后世官方文书体式多受其影响。全书以记言为主,将记言和记事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言论的记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描写也有深远的影响。《礼记》也是用散文写成的,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各种礼制进行阐述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章结构;另外,有的篇章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有的以短小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风格气势磅礴,有的文字言简意赅,有的擅长心理活动的描写。 本书所挑选的,是《尚书》、《礼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所选插图出处包括《孔子胜迹图》、《帝鉴图说》等大量古代刊刻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严格按照配图必须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成功的戏剧。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此剧在封建礼教制
《捍卫论语——灯塔上的瞭望者》主要是围绕《论语》中的《公治长篇》《雍也篇》《述而篇》等篇展开。采取引文、释意、啖言相辅成的方式,逐句品啜,独立成篇。“释意”部分紧紧围绕原文要义,站在历史背景之下来重新界定,更为贴近孔子的愿意,解释更为准确;“啖言”部分围绕原文,任思想徜徉,将人文思考与哲学思辨紧密结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庄谐参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孔子以远远超越时代的前瞻者身份,伫立在出云的山巅,为众生作亘古瞭望。殷切呼唤所有的统民之人,克制欲念,归于礼约,怀着无限的美意,持着永恒的善念,在推己及人中寻求永恒的博大与高尚。
本书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国学箴言》一书阐述的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汇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国学箴言,则是选自国学经典中的格言。每一条精辟的箴言都阐述着安身立命的智慧与创业治国的方略。诵读箴言,与哲人沟通,与真理对话。践行箴言,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