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其中的商代作品是现存早的历史散文。书中所录文诰结构完整,后世官方文书体式多受其影响。全书以记言为主,将记言和记事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言论的记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描写也有深远的影响。《礼记》也是用散文写成的,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各种礼制进行阐述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章结构;另外,有的篇章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有的以短小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风格气势磅礴,有的文字言简意赅,有的擅长心理活动的描写。 本书所挑选的,是《尚书》、《礼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所选插图出处包括《孔子胜迹图》、《帝鉴图说》等大量古代刊刻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严格按照配图必须
唐诗经典作品易读、易懂、易记,自然平易,形象鲜明,意蕴优美。作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关切现实、关心民生,写世事、国事、家事、身边事,贴近生活、表现社会,读来既熟悉又亲切。 唐诗经典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性、趣味性与艺术性,饱含着积极奋发、昂扬向上、通达乐观、正气凛然的民族精神。而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或白描、渲染、铺衬等方法,又使作品意境优美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语言则通俗朴实,朗朗上口,流转如珠。读唐诗,如沐春风,给人丰厚的思想熏陶和优美的艺术享受。
《千金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价值贵干金,而处方能救危殆,价值更当胜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千金方》是我国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国学典藏书系:荀子墨子韩非子(青花典藏)》内容简介:《荀子》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治学方法、立身处世、学术论辨、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体系和特点。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深。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言词犀利、寓意深远、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
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辨析,从敏感的政治文化热点问题,到冷僻的个案研究介绍,胡适都能通过一场生动、通俗的演讲,打动周围的听众,使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永生难忘。本卷收录胡适演讲中与时政评论有关的部分。
我国的国学主体即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古代文集),是灿烂的中华古文明的结晶,因其内容无比丰富,极其复杂,施忠连主编的《国学经典诵读》即根据经典型、思想性、文学性和知名度的标准,为国学爱好者、探究者采撷了其中的经典名篇240余篇,每篇设简介、原文(过长的,节选其中为精彩的部分)、注释、译文。诵读、行吟这些名篇,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巨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人性的深沉思考,以及他们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人生和智慧。又由于这些名篇大多文字精美、语脉文势独具匠心,诵读、行吟这些名篇,其实也是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享受,体验难以言传的审美愉悦。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成功的戏剧。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此剧在封建礼教制
《庄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以具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汪洋恣肆的文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本书选取了《庄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其做了注释,便于阅读。对所选文章,有题解、文化史拓展,文学史链接、集评等内容,对把握《庄子》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比较严肃,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全书事以类分,类以年次,分类详细,纲目明晰,颇便查阅。文字简约,清畅可读。 本书为《清稗类钞》第七册。
胡适是 传记文学 的极力提倡者,他不仅为自己敬仰的古代学者(如章实斋、戴东原、崔述)立传、编写年谱;而且留心纪录身边朋友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们的不朽业绩,如徐志摩、丁文江、张伯苓、熊希龄、齐白石等。本卷收入胡适纪念和回忆历史人物的文章。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政治、军事大事等内容。此书原不是出于一人一时的作品,且传本不一,并无定名,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众多名称。这些名称不一的传本,殆由战国末年的史官或策士们编辑而成。西汉成帝时期,光禄大夫刘向奉诏主持校理宫廷藏书,对这类书籍进行了整理,将内容以国别相分,各国部分则略以时相次,并删除重复的内容,编定为三十三篇。因此书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的游士为所辅之国所出的策谋,故将书名定为《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全书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记载了上起战国初期晋国的智氏灭亡,下讫秦二世即位,共二百四
该书的作者借鉴现代文学和美学理论,提出品鉴宋词的六条艺术标准:一是性情浓,二是语言精,三是形式美,四是内涵深,五是意境新,六是境界高。作者运用这六条诗词相通的标准去解析和评论此书所选的每一首诩,大都得心应手,精彩纷呈,抓住了宋词『重要的特点和主要的亮点』。 作者不单详细解读和正确鉴赏宋词名篇,而且还贯穿着编选者作为一个内行的诗词专家鲜明的文学史意识。这有助于一般读者通过此书就能大致地、生动地了解宋词发展演变的因由及其完整面貌。
在大约二十年前,笔者应台湾建安出版社之约,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完成了《国学三百题》的编写工作。该书于1987年在台湾出版。当时大陆虽然已经开始出现国学热,但是远远未达到社会普及的程度,因此不能同时在大陆出版。但是笔者坚信,世界文明的进程存在着某些共同的规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固然要与时俱进,但是它们文化中的某些深层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中华民族永远也不会变成欧罗巴民族。不仅如此,一个国家当然要注重物质利益,但是还必须有某些超越物质利益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变成全民的物质至上,唯利是图。这种东西在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国家是宗教,在中国就是国学。
《曾子注译》在选目上基本做到以序跋为主,以短篇为主,以唐宋作家为主,以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作品为主。在文言文的翻译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信、雅、达三者的统一,并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注释上,力求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文物典故,搞清出处。在评论上,力求突出重点,评出新意。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宋词三百首》是近代学者、词人朱祖谋编选的一个宋词选本,近百年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了古典文学爱好者的经典。 《宋词三百首》早刊行于1924年,辑录词人八十七家(因李重元《忆王孙》误列李甲名下,故实为八十八家),词作三百首。此前与此后,还另有选目不尽相同的稿本。1934年,唐圭璋先生为之作《宋词三百首笺注》,所依据的是朱氏重编稿本,收词人八十一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在每首词后附以相关的本事与论评,成为此书流传广的版本。 为当今文学史研究所重视的宋代词人,在《国学经典读本丛书:宋词三百首》中大都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宋词三百首》是近代学者、词人朱祖谋编选的一个宋词选本,近百年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了古典文学爱好者的经典。 《宋词三百首》早刊
《捍卫论语——灯塔上的瞭望者》主要是围绕《论语》中的《公治长篇》《雍也篇》《述而篇》等篇展开。采取引文、释意、啖言相辅成的方式,逐句品啜,独立成篇。“释意”部分紧紧围绕原文要义,站在历史背景之下来重新界定,更为贴近孔子的愿意,解释更为准确;“啖言”部分围绕原文,任思想徜徉,将人文思考与哲学思辨紧密结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庄谐参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孔子以远远超越时代的前瞻者身份,伫立在出云的山巅,为众生作亘古瞭望。殷切呼唤所有的统民之人,克制欲念,归于礼约,怀着无限的美意,持着永恒的善念,在推己及人中寻求永恒的博大与高尚。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国学知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一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渎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向您介绍的各种国学知识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我们尽量选取那些*代表性、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趣闻逸事,选取那些课堂上老师不会讲的国学故事、专家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的国学尘封、丰富典故,逐一呈现给渴求精神财富的您。这些内容不但是您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更是您了解中国国学文化的绝佳窗口。另外,书中还精心挑选了弥足珍贵的近600张精美图片,让您在趣味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中国国学的底蕴。 斯人已去,时光如水;千年往事,转眼成空,历史终究已成为历史……让我们一起去发掘国学碎片,重温那些或精彩、或神秘、或平淡、或曲折的国学画面,聆听那一曲曲壮丽无比的国学叹歌吧!
《墨子》是战国 时期诸子 百家中墨家 学派 的经典 ,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 《墨子》一书的思想以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 葬 、节用 为主体内容 , 并 涉及哲学、 数学、 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 等等, 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墨子》一书 在流传过程中 多 有 散佚 , 至清代编《四库 全书 》时,仅存 5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