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的代表作。 阳明先生的门人徐爱、薛侃、南大吉刻印了《传习录》。其后钱德洪、邹守益、欧阳德、王畿等人在明嘉靖年间又陆续刻印了阳明先生的《文录》《文录续编》《年谱》等。隆庆六年(1572),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汇集了《传习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世德纪》,以及《年谱》《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全书共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附录》,附录又包含《年谱》《年谱附录》《世德纪》《世德纪附录》。这是王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套《王阳明全集》的简体版,是以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
《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为古籍整理类图书影印版。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说文解字》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中文必借的工具书。东汉许慎撰。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后经北宋徐铉校定,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即为当前通行本。
本书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材,也是对社会读者进行国学普及教育的读本。分为文学编、哲学编、史学编,基本涵盖传世名篇佳作。本书采用“文选”的方式,以阅读讲习传统典籍为主,以概括评析为辅。各编均附总论和名家评论,对读者理清各学科领域历史发展线索和特点、扩展视野多有助益,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墨子》一书遵从 诸子现代版丛书 之体例,注重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子著作,以求从中汲取可供当代读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养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书前有前言一篇,作者在其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及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浮沉,以及墨学文献的流传情况等,使得读者对墨家学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具体篇章的解读中,每一章都分为题解、正文、注释、译文、评析五大部分,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题解部分概括该篇的主要内容,分析墨子在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开宗明义,让读者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在广泛参校各版本的基础上确定*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优良底本。注释部分则选取正文中的疑难字句加以注解,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译文部分是对整段文字的疏通串讲,有助于读者对墨子精义的把握。每篇*后的评析部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
《秘传仙授奇门(套装共2册)》包括:《秘传仙授奇门(上册)》、《秘传仙授奇门(下册)》共2册。《秘传仙授奇门(套装共2册)》由湖海居士辑,郑同校订。《秘传仙授奇门(套装共2册)》关键词:丛书、中国、宋代。《秘传仙授奇门(套装共2册)》由九洲财鑫印刷有限公司印刷。《秘传仙授奇门(套装共2册)》为二○一七年一月第1版,二○一七年一月第1次印刷。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新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皇甫谧集(上下)》即為其中之一。 皇甫謐,字士安,號玄晏先生。他博綜典籍,其作品詩、賦、□、頌、論、難甚多,*有《帝王世紀》等重要*作,可惜大多伕失。清代嚴可均氏收其作品十一篇,五千三百餘字。 此次新輯皇甫謐作品,不僅收得其詩文言論二十條,二干一百餘字。*是重新全面搜尋、整理、编輯了其*作《帝王世紀》《年曆》《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績列女傳》《列女後傳》《玄晏春秋》《針灸甲乙
中国书法是独步世界艺术之林的千古文化遗产,而古代石刻则是前人书法艺术的载体。历朝历代,乃至今日,人们学习书法的众多范本都是来自古代石刻的拓片。被人们临摹多、堪称中国书法典范的《九成宫醴泉铭》《伊阙佛龛碑》《圣教序》《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千古名碑,至今仍然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辉煌。 有唐一代,尤其是初唐与盛唐时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达、影响力强的鼎盛时期。这时,中国古代书体脱离隶书园囿,进入成熟美观的楷书时代。安定统一的强盛帝国与欣欣向荣的文化教育,造就了数不胜数的书法大师。从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到李邕、苏灵芝、李阳冰、颜真卿、张旭、怀素、柳公权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上百种精美的碑刻,奠定了唐代书法无与媲美的崇高地位。不仅如此,即使是唐代无名
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 《传家宝全集》共分四部分。 部分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部分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
一九二四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书杂物放置在一起的“四库全书薈要”,所幸该书不僅完整无缺,而且觸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薈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在竄逃之际,又把“薈要”运到台湾。一九八五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本,共五百册。 由於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睹‘四库全书薈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集团对於“薈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出版印行,无论是对於歷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於中国古代歷史与思
一九八八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香港『大学及理工拨款委员会』资助,并得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并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先秦两汉传世文献数据库』之建库工作已于一九九二年全部完成,『逐字索引』迄今亦已出版合共五十二册。 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四年,本所先后获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拨款资助,开展『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数据库』首两期建库工作;复于一九九五年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资助,完成后一期工作,将魏晋六朝传世文献,凡八百种,约近二千四百万字悉数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建立后,将陆续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以便利语言学,文学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