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是唐代陆羽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茶文化目前的经典性著作。清代陆廷灿将唐至清以来有关史料进行辑录, 仿《茶经》体例, 写成《续茶经》一书。二书并读, 方可对中国茶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大概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全书共十篇,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在《七之事》中,主要收集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中,主要介绍了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这都为后人研究唐代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茶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译注者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以帮助读者理
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菜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弹一味了。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详细记述了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我国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一直为后人所喜爱,也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的重视,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瑞柯拉”、“技术的百科全书家”。本书以涉园重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参校其他各本,《目录》仍沿用涉园重刻本目录,并作了一些简注,方便阅读。 宋应星编著的《开工开物》是世界上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全书配有一百多幅插图,画面生动,立体感强,是研究我国古代科技史极其重要的图样资料。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
石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他相当重视“普及”。为了后进和有志问津者着想,特别注重农史资料的校释。不少古农书,由于时代不同,佶屈聱牙,相当难懂。例如写成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据石先生自述: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翻开这部书时,就为这些古的文词和奇字所阻,未敢通读。几年后,硬读一遍,几乎一无所获。当时便希望能有一位对于小学(训诂学)和农学都有素养的‘有志之士’,把这部奇书,好好地整理一番,作成注疏。”当时这种愿望,讵料后来相距二十余星霜,恰恰由这位卓越的“有志之士”——他自己去完成了。 石声汉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本书收录了石先生关于农史
石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他相当重视“普及”。为了后进和有志问津者着想,特别注重农史资料的校释。不少古农书,由于时代不同,佶屈聱牙,相当难懂。例如写成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据石先生自述:三十多年前,我次翻开这部书时,就为这些古的文词和奇字所阻,未敢通读。几年后,硬读一遍,几乎一无所获。当时便希望能有一位对于小学(训诂学)和农学都有素养的‘有志之士’,把这部奇书,好好地整理一番,作成注疏。”当时这种愿望,讵料后来相距二十余星霜,恰恰由这位卓越的“有志之士”——他自己去完成了。 石声汉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本书收录了石先生关于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