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韻》和《古今姓氏书目考证》是清代学者张澍[姓氏五书]中的部和第五部。自清代道光年间杀青至今,一直没能够付梓刊行,书稿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沧桑,几经劫难,得以保存下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激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号角声中,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谱学的瑰宝,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姓韻》一书,是张澍在整理历代姓氏著作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依照平水韻目,以姓隸韻,共收入姓氏[五千一百二十,新补姓婚五百又九,删除非姓者七十又六]。经过我们整理以后编定的卷数为九十九卷,字数约一百四十万字,它是迄今为止蒐集姓氏最全、收录范围最广的姓氏书。全书列举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达上万人之多,可以说张澍的这部《姓韻》,是历代姓氏著作之集大成者。宋代章定撰写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收入姓氏一千
《谱牒新编》共六部分:传统谱牒概念、功能与价值,传统谱牒的起源、诞生与发展,传统谱牒之辨正,新谱牒的基本建制,《现代族谱》记录说明,新谱牒的内容栏目、栏目内容和基本体例。前两部分为传统谱牒内容,后四部分为思考和创新内容,尤其是第五部分——《现代族谱》的记录说明,详细解读了《现代族谱》作为现代新型谱牒文化载体的实用性。
《姓韻》和《古今姓氏书目考证》是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姓氏五书]中的部和第五部。自清代道光年间杀青至今,一直没能够付梓刊行,书稿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沧桑,几经劫难,得以保存下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激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号角声中,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谱学的瑰宝,首次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姓韻》一书,是张澍在整理历代姓氏著作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依照平水韻目,以姓隸韻,共收入姓氏[五千一百二十,新补姓婚五百又九,删除非姓者七十又六]。经过我们整理以后编定的卷数为九十九卷,字数约一百四十万字,它是迄今为止蒐集姓氏最全、收录范围最广的姓氏书。全书列举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达上万人之多,可以说张澍的这部《姓韻》,是历代姓氏著作之集大成者。宋代章定撰写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收入
为弘扬书法艺术,普及书法知识,我们为书法爱好者编辑了这套《中国著名碑帖技法丛帖》。 《书谱》为唐书法家孙过庭书。米芾在《书史》中评价孙过庭的成就亏.“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米芾能从落脚笔画中找出了孙过庭的创造与发展,是有卓见的。 草书中有隶意而不相粘连,字字独立者为章草;无隶意而上下不相连者为今草;上字之末与下字之首相连,钩连缠绕,尽兴挥洒者为狂草。章草难学,狂草难认,学草书多从今草入手。《书谱》属今草,是学草书的极好范本。同时^《书谱》也是书论的重要著作,颇多至论,是学书者之书。 为帮助习字者临写此帖,我们从中选出清晰而有代表性的字,予以放大,汇编成册。同时附上“于右任标准草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苏序。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母程氏。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一岁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1054)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1057)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承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承下来“古为今用”并加以弘扬光大,这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继承什么,怎样弘扬传统绘画遗产,这是一个不容选择的命题。回答这个命题的艺术实践是具体的,其意义是现实和延伸的。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我们不必就这个题目为个别的绘画教条所规范楷模,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并各取所需。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愿望都体现在当代人所创造的绘画艺术之中。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荣宝斋画谱”以中国古代绘画史为基本线索,围绕传统绘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体裁两方面的分别立册;以编辑典型画家风格化的作品和名作为主,注重技法特征,艺术格调和范本效果。
《古梅画谱》主要内容简介:纵观古之绘画,喜画梅者不可胜数。其中佼佼者代不乏人,迥出时流,标程百世者,黄筌之后亦数十人焉。今人画梅,若非天纵奇才,识见卓远,功力深湛,想出前人之樊篱,恐非易焉。故当今花鸟画家,或选取古人未画之题材,另辟蹊径以求新,或制作、叠加易形以求变。所以然者何?盖期脱古人窠臼以成家也。如此,今之善画梅者,寥若晨星矣。李英保画梅,以视觉而言,阳刚雄健而不霸悍,浑厚古朴而不呆板,宁静安详而不矫情,矜持端严而不威猛,豪爽痛快而不张扬,飘逸洒脱而不荒率,清雅悦目而不媚俗,灵动多变而不乖张,明艳缤纷而不花乱,细微精致而不雕琢。其梅之造型,深谙传统之深旨,又能根据画面构成而机变,细审其画,枝瘦而干肥。枝瘦,古之旧法也;干肥,自家之法也。其花朵稀疏之时,一朵足矣,攒聚之
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