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中国家谱总目》未见着录。见于《总目》之《南外天源赵氏宗谱》(475-0318福建泉州,后文称"泉州本"。)与此同族异支。此本则详于大观公一支,闽南天源赵氏,为两宋帝室之后,按其谱,有太祖御制玉牒序,历代御容,诸王分派图,本支大观公以下,详载族人之生卒、德行、出处,源流灿然,几可于此一家之谱,征数世之污隆,诚可宝也。 今存记载皇室谱系之"玉牒",以一家处世变之中心,其所记多非凡民之谱牒可比,叙事可与史传相参外,其体式亦具典型。其中"南外宗孙由馥府君遗嘱"一篇,见神器荡覆之际,宗室子孙际遇之惨刻远过于平民,千载之后,犹令读史者为之一叹。史家考证蒲寿庚屠戮泉州南宋宗室者,亦多取证此篇。尤可贵者,其记大观公以下之世系,由洪武以迄道光,几五百年间,未尝中绝,于人物代谢之际,多附传、赞、墓志,其文
孔凡礼撰的《苏轼年谱》共分三册,约一百万字,以编年方式,对苏轼生平事迹和交往、创作等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辑佚,资料翔实,系年得当。书中还搜集了一此有价值而《苏轼诗集》、《苏轼文集》并没有收入的遗作,很有参考价值。
《全芳备祖》,凡五十八卷,南宋陈景沂辑,祝穆参订。陈景沂,号肥遁,又号愚一子,天台人。此书在陈氏早岁即开始编纂,脱稿约在理宗即位前后,付刻则约在宝祜年间。 此书专辑植物资料(尤其是栽培植物),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一百二十种左右。后集三十一卷,分为七部分,计九卷记果、三卷记卉、一卷记草、五卷记木、三卷记农桑、五卷记蔬、四卷记药,著录植物一百五十馀种。各植物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绿、纪要、杂著三目,辑录各类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收集有关诗词歌赋;一是“乐府祖”,收录有关词作,分别以词牌标目。 《全芳备祖》荟萃数百种植物资料于一书,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之作,于后世有深远影响,被誉为“世界早的植物学辞典”。 此次点校,以影印
《第二批山西省珍贵古籍名録图録》全面展示我省古籍保护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人们更好地认识古籍、了解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有裨益。也进一步彰显了我省古籍精华,有力地促进了普查等古籍保护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当然会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能反映社会生活面貌的饮食而言,宋代就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一个大放异彩的时期,一个突出的反映便是涌现出了不少以饮食为主题的专著,对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其中,南宋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堪称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著作之一。所谓 山家清供 ,顾名思义,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为书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于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也体现了追求 清 、 雅 的饮食美学思想。不仅在同时代的饮食作品中独具风貌,即便是放之于整个饮食文化史的洪流中,也堪称奇作!
《北平笺谱》是鲁迅和郑振铎于1933年编选出版的一部木版水印笺纸集。书分六册,共收入笺纸样张332幅,为博古笺、花卉笺、古钱笺、罗汉笺、人物笺、山水笺、花果笺、动物笺、月令笺、指画笺、古佛笺、儿童画笺等,均由当时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成兴斋、宝晋斋、松古斋等九家藏版选材刻就,是笺谱中的精品。 《北平笺谱》选编完成后,首印100部,每部书上均有鲁迅和郑振铎二人的亲笔签名。而今,这部笺谱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文物。这也正如鲁迅当年所说: 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 有感于前人在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中国书店决定将店藏编号为第七号的《北平笺谱》原样影印出版,以使更广泛的读者能够了解、欣赏这部名作。为了更好地展现原书面貌,中国书店在复制影印《北
历代重要诏策往往关系着当时的国计民生,甚至对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是至为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其中也不乏词俊意伟、风骨遒上的佳作。因此,精选一种读本提供给读者,是一件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工作。 华松先生正值壮盛之年,勤于学,敏于思,著述颇丰,而今又不惮烦劳,主持编撰了这部《诏书经典》。全书选文九十余篇,披沙沥金,遴选精当。所作注释,简明妥帖,而评析之文则写得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多有发明与创获。总之,此书是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读物。
一、本书人名全選自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一年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编排次序基本仍其舊。 二、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質樸,中近古特重文饰,前者多古词古義,今颇歎曉,后者多取義经傅诗文, 亦纡曲费解。 三、命名取字本有通则,但时代不同,风尚各異,且因人物身份,教飬,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變化。 四、名字取義,出處 颇多相同者,故诠释时或详於甲略於乙,再详於丙而又略於丁。 五、本书於同名異字條目中,遇取義同出一處者则用“解见1”“解见2”或“解见3”等方式作解。 六、古籍傅世日久,展轉翻刻,遂多魯之误,名字产生化错,自属常事,或有发现,必就名字相协之理加以辨正。 七、本书不以帝王益號、廟號立目,如不收魏武帝而收曹操,不收流媒体武帝而收萧衍,不收太祖而收朱元璋。
《苏轼年谱(套装上中下册)》共分三册,约一百万字,以编年方式,对苏轼生平事迹和交往、创作等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辑佚,资料翔实,系年得当。《苏轼年谱(套装上中下册)》中还搜集了一此有价值而《苏轼诗集》、《苏轼文集》并没有收入的遗作,很有参考价值。
《忘优清乐集》是我国古代著名国棋谱。宋李逸民编辑。书名出自宋微宗诗“忘优清乐在枰在棋”。书中收有“棋经十三篇”及历代著名对局,图文并茂,便于研习。 近代藏书家南陵徐乃昌影摹宋本,重雕《忘优清乐集》,全书刻印精審,足窥宋版风貌。书末清藏书家黄丕烈所撰“跋”一篇,记载了该书版本流传的有关情况。该书版片久藏扬州广陵书社,并得到精心保護。 为了保存优秀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特将该书版片重新整理,刷印行世。影宋刊本《忘优清乐集》能逼真地再现宋版风貌,具有極高的鉴赏、研究和收藏价值,相信会受到广大国棋爱好者的欢迎。
本书著录明代典籍中的刊工姓名,从刊工角度研究明代版刻群书,为版本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本书著录明代典籍中的刊工姓名,从刊工角度研究明代版刻群书,为版本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本书依据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从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到清光绪年间废止),将山西历代进土的资料搜集整理并辑录排比,涵括了一千多年来山西有姓名可考的进土3725名,书中不仅包括每位进土的发名、字号、籍贯、及第时间、历任官职、著述书目以及家庭及第情况,而且在书末附有进土的“籍贯索引”和“姓氏索引”便于读者轻松检索。另外,读者通过本书也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出山西进土的分布概况,各州县进土人数,各朝代、各科年、各家族科举考试的荣枯状况。同时,本书也为山西建设文化强省做了一项有益的工作,为三晋教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我们认识过去、建设现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