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春秋时人,因隐居于鬼谷,故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以其为师,有"捭阖"之术,又有阴符七术,为纵横家之鼻祖。今本《鬼谷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楗》《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等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篇》《持枢》等三篇。书稿对《鬼谷子》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书稿译文准确,文字晓畅,有助于读者了解《鬼谷子》的内容,汲取其思想精华。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等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有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儒家痕迹,后来各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尚贤上》到《非儒下》共二十四篇,系统反映了[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定为墨翟自着,实为后期墨家作品,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数据;《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近,乃墨子弟子所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手资料;《备城门》以下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是研究墨家军事学说的
《淮南子》一书,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淮南子》是一部奇书,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杂书,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个派别的思想,试图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
《管子(共4册)》主要内容:《管子》旧题春秋管仲著,西汉刘向编订为八十六篇,现存七十六篇,内容广博,包含了天文、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许多方面,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为特征的经世致用之书。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早年经商,后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被齐桓公尊为 仲父 ,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使齐国走上了富强之路。管仲的事迹言论主要见于《国语 齐语》。
《益智编》初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入《四库全书》存目,至清末藏刻已片板无存。光绪十七年(1891),孙氏子孙根据家藏本再次翻刻,并由著名学者俞樾题签。此次整理校译,即以光绪年间翻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并对校于相关史书。 《益智编》全书四十一卷,按前后顺序分为帝王、宫掖、政事、职官、财赋、兵戎、刑狱、说词、人事、边塞、工作、杂俎等共计十二类。孙能传主要择取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等经世实用的事例,列入各类之中。此次译著没有保留所有篇章,而是择选那些能代表作者思想的、有关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的事例;如果相同事例有多个,则选取有代表性、易为读者认知的。
《历代名家精选集: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内容驳杂,糅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内容丰富,体例周备。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献价值。《历代名家精选集:吕氏春秋》以清毕沅校《吕氏春秋》为底本,选取了全书代表性的篇章进行注解导读,基本反映了全书原貌。
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领导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 本书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 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是为了让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另外,该套丛书采用图文双色的形式推出,即人们在欣赏,赏读文字的同时,又能看到著名的山水画,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惟一可以考知确切写作年代的著作。 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领导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 本书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 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是为了让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另外,该套丛书采用图文双色的形式推出,即人们在欣赏,赏读文字的同时,又能看到著名的山水画,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本次整理《倪瓒集》,拟为读者提供一部简单实用的倪氏诗文集读本。具体整理情况如下:以《无锡文库》所影曹氏《清閟阁全集》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所影蹇氏《倪云林先生诗集》(简称天顺本)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所影倪氏《清閟阁遗稿》(简称万历本)。而沈吾所辑《清閟阁全集补遗》,则以《无锡文库》所影上海图书馆藏古华山馆稿本为底本,予以标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次辑録补充,不少倪氏诗文版本存在体例不纯、诠次芜杂的弊病。有鉴于此,此次整理即将《清閟阁全集》中收録倪氏相关资料之卷十一、卷十二移至书后,作为附録;而《清閟阁全集补遗》之卷三、卷四则不予收録,裨使全书结构更为明细和合理,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稍加留意。
《书林清话》是叶德辉的代表作,也是版本目録学名著。该书凡十卷,以笔记体裁系统介绍了有关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突出的著名刻本,到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历代刻书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相关的遗闻掌故,等等,是书皆有论述。此次将《书林清话》、《书林余话》合刊,以《民国丛书》本为底本点校。除改正明显的刊刻讹误外,一般不作校正 。书后附録《藏书十约》及叶德辉传记数据,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叶德辉其人其学。
《快雨堂题跋》为王氏友人汪谷子承谊所编,所谓‘梦楼太守以能书名海内,心农中书以收藏甲吴下,遂相契厚,中书所收藏,太守必加墨焉。中书令子桐孙裒集成帙,并搜太守他所评识辑而刊之,为《梦楼题跋》’(李兆洛《快雨堂题跋序》)。是书卷一至卷六皆题书帖,起自《阁帖》,讫于自书;卷七、卷八为题画之作。文治善书,精赏鉴,其评定诸帖持‘不倚考据,专贵眼照,古人如曰不然,请俟之五百年以后’之论,故书中多有精诣,所谓‘持论姽婳,不循常流,神理时出元章、山谷之外’(李兆洛《快雨堂题跋序》),在清代众多书画题跋中独树一帜,颇具价值。本次点校,以民国间广智书局铅印本为底本,校补以道光间谼荪阁所刊本,予以标点整理。由于整理者学识謭陋,加之时间仓促,书中讹误在所难免,敬祈方家指正。
《古人云》丛书编辑出版以后,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个好的创意,于是我们编选了第二辑。为适应更广泛层面读者的兴趣,第二辑在秉承上述想法的基础上,将选取内容,扩充了许多,如古代官员的经验之谈,反映古代世风民情的俚俗语言,古代士人的饮食养生方式,老年人的养生体验等等,这次都有所关注。还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者,像李商隐、张养浩、薄松龄等大家,读者过去可能只留心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这次我们发掘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杂著,以扩在对他们的认识范围,相信读者们会有兴趣。此外,在每种书的前面附上一段简要的评介文字,以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 倪思,字正甫,字号齐斋老人,宋湖州归安人。《经鉏堂杂志》是作者晚年的读书札记,也可以说是一本思想随笔。他关于人生的“穷”与“达”、顺境与逆境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被譽為「中國的狄德羅一的宋應星,他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一中國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了成書於明崇禎十年,但直到近三百年後的民國初年,才受到國内學界的關注。而對其人其書較系統、成熟的研究,更晚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O江西省圖書館藏海内外孤本《論氣》、《談天》、《野議》、《思憐詩》四種的發現,打破了宋應星為純自然科學家的觀念0歲月不能磨蝕的光辉,足以證明其本身的價值。 宋應星是江西奉新縣人,世代業儒,萬曆四十三年(二八一五》領鄉薦,此後屢上公車不第,歷官分宜縣教諭、汀州府推官、亳州知州,明亡後退居鄉里,清康熙初棄世。宋氏一生於科場、仕途均不甚得意,然著述頗豐,除《天工開物》外,尚有《畫音歸正》(崇禎九年〔一六三六〕梓行,今不存》、《美利箋》、《原耗》(以上二種佚》、《卮言十種》
本书收录书画装潢著作四种。一、《装潢志》,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明淮海人,钱谦益称其‘鉴古,工书’,另纂有《香乘》。是书专论书画之装潢,凡四十二则,每条各立标题,详述洗、揭、补、全等装潢之法,亦及天候、裱房、用糊、纸绢、轴品,所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古迹重装如病延医’‘优礼良工,宾主相参’可谓甘苦之言,为历来装潢家所重。此次出版,以学海类编本点校整理。二、《赏延素心录》,周二学撰。周二学,字幼闻,号药坡,又号晚菘,仁和人,诸生。通诗文,善书,尤精鉴别,所蓄书画甚富,书画之癖,以致‘学殖渐荒,家计日消’。生平详金甡墓表、《杭郡诗辑》、《两浙輶轩录》诸传。所撰《赏延素心录》,凡十则,可谓《装潢志》续篇,论揭洗、补缀、装裱、糊法、题跋印记及画闩、画案、画匣等,以为书画装
本书辑录十一种古代养鱼的文献,分别记载了鱼之种养之法、鉴赏品第之法,甚至西方国家养鱼经验,以及运用遗传学理论梳理金鱼的演变。具体包括:明黄省曾撰《养鱼经》、张谦德撰《朱砂鱼谱》,清蒋在雝撰《朱鱼谱》、句曲山农等撰绘《金鱼图谱》、荣廷撰《虫鱼雅集》、宝奎撰《金鱼饲育法》,民国金云高撰《金鱼学》、高君珊译《金鱼饲养法》、苏堤撰《金鱼养殖法》以及陈桢撰《金鱼的变异与天演》等。
《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被称为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由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手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人(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本次译注,作者以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的毕沅校本为底本,参校了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多种元明刻本,并吸收了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等著作和一些重要的现代研究论文的成果。全稿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安排。题解展示了各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文献价值与思想意义进行了简要概括,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流畅,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这部重要的先秦典籍的有益普及读物。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约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的主要著作,一般认为系后人辑录成帙。至有清一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读本。宣统年间,苏州苏与(?——一九一四)字厚菴,兼取廬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随时答录],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此次整理,以一九一○年长沙王先谦原刻本为底本,通校了凌本。遇有异文,又参校了廬本和四部丛刊本。
本书收录古代关于船行、船制等文献三种,分别为宋范成大《吴船录》、厉鹗《湖船录》以及谢鸣篁《川船记》,是了解我国古代船舶文化的经典读物。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一生中的主要著作,反映明末科学技术现状,基本上是根据作者的亲自调查而写出来的,具有直观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宋应星从生活实际中悟出这个道理后,就利用原有的文化知识,虚心向劳动群众请教,及时记录下有关的工农业技术,写成了《天工开物》这部宏著。当明末社会每况愈下,士大夫埋首四书五经、宋明理学而轻视实学的风气下,宋应星写这部书是有些反潮流的精神的。 《天工开物》的明刊本分上中下三卷、十八章,每卷订成一册,全书五万三千字,插图一百二十三幅,其中上卷有六章,中卷七章,下卷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