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全书内容共三十三篇。内篇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导逍遥自由。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书中文章涉略宽广而不拘一格,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来表现。《庄子通释(足本原著无障碍阅读)》以白话文来诠释《管子》,以现代人的理解习惯来解读,使读者能畅读这部经典古著。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本书简要介绍魏源的生平、著述,概述其经世思想,其表现为:封疆大吏募聘幕僚,参与盐政、漕运、海运等时务,充分发挥经世才能。热心编撰《海国图志》,尽力客观地对西方世界予以介绍并对世界局势加以分析。魏源把老子的《道德经》诠释成救世之书,而非退隐、遁逸于现实生活之外,其主旨是“《老子》为救世之书,欲复太古之治。”作者以《老子本义》为诠释视角,尝试用解释学的方法分梳《老子本义》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道”、“无为”、“无名”、“自然”,着重阐述了魏源解读老子的本意。从整体上来看,魏源是从儒家立场诠释《老子》的,他研究《老子》的目的、动机相当明确:为了“经世致用”的政治主张,从而达到实现“治国”、“救世”的期望。魏源晚年皈依佛门并不奇怪,虽然其前半生在政治理念上坚持经世致用,但始终以传统文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它固然是指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更是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为“国学论坛”之《道源精微》(上卷),主要介绍了有关道教养生方面的知识。
本书是止庵先生研读《老子》的心得。二十年前,止庵先生参照几十种相关著述,对《老子》加以自家注解,写下自家体会。本书采取的形式是原文+注解+心得,如作者所言,《老子》八十一篇,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通读完全书才能有完整理解。《老子演义》和《樗下读庄》都是止庵先生的治学专书,是读者深入阅读国学不可绕过的两部书。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