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 辞旨辨博,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 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周易》被称为 群经之首 ,由 经 、 传 两部分组成。 经 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 传 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 十翼 ,又自成体系而为 易传 。《周易》是我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 大道之源 。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 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 锁线 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老子》一书,大抵为老子总结其老氏家族累世之言编著而成。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问题,学术界亦有较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老子》一书大抵为春秋末、战国初年的作品。 《老子》一书,大抵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论为治世修身之根基,泛言政治、人生、社会与历史诸现象,其中包含有丰富而深邃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实为中国思想史上第1位思想家,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子的思想影响。 本书是新编新注新译《老子》,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每章顺序与王弼本《老子》不同,导读部分都引出王弼本章次,书末另有章次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 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纪、览、论三个部分。 纪 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 览 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 论 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老子》、《庄子》是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中国道教的主要经典。 史传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焉《道经》,后四十四章焉《德经》,所以又名《道德经》。大约*后成书于战国时期。《老子》采用哲理诗的形式写成,整个哲学思想由『道』展开,『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天道自然无焉是《老子》一书的主旨。书中宣扬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社会、人的同源同构互感的宇宙理论和朴素自然的辩证法思想,被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发展。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庄子则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本书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庄子学巨著,全书对我国历代庄学的阐释指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阐释出几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对国内外历史上的庄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几千年庄学发展的社会功用及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书*版出版后便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已分别获得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和国家社科一等奖。作者在*版的基础上又花费数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资料补充和校定工作,校正了*版的不足之处,补充了翔实的新史料和有关佐证,从而使增补本全书更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史评价值及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老子、庄子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于后世影响至巨。《老子庄子选》现列入 中文经典诵读系列 (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 儿童读经 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国内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 淡化 处理。 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先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择,即对从该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择,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多地保留了严遵《老子指归校笺》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
《道德经》,或称《老子》,是道家学派*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一章至三十七章,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下篇为《德经》,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是老子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他指出,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
《 尚氏学》是对《易经》、《易传》全文的注释。尚秉和继承了象数学的传统,故重在以象释《易经》。其在“说例”节写到:“故读《易经》者,须先知卦爻辞之从何象而生,然后象与辞方相属。”全书二十卷,均在诠释《易经》之卦爻辞由何象而来之经过,是近代易经学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