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 道经 与 德经 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 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 注释 和 译文 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 河上公 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具有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纂辑先秦及汉代的轶闻琐事,借以阐述儒家思想。该书在流传中多有散失,校证者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参校各本,博采群书,事义兼释,并辑佚文一卷。
《庄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代表作,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及汉初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其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汪洋恣肆,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极大影响,现通行本为晋郭象注本,凡八卷三十三篇。《庄子诠诂》基本上承袭马其昶《庄子故》之义例,体现了作者融儒道释为一体的《庄》学观点,也闪现了近代精神。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外篇校笺 (下)(繁体版)》共二十五卷,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著名子论。该书着重宣扬儒家思想,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参校十余种其它版本,对该书进行校笺。
《道藏》以明正统、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共收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涵芬楼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正、万《道藏》《续道藏》影印,1987年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据涵芬楼影印本影印出版,,又以上海图书馆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以成完璧。此外,附印明治城白云斋撰《道藏目录详注》四卷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经》做为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 万经之王 。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以此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情感的困惑的力作。
《名家集注道德经》一书以汉代河上公的《老子章句》、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宋代范应元的的《老子集注》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家注释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融合不同学派,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道德经》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个名家的注释,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道德经》的精髓。
《道德经全集:洞见真谛的为人之道》实为洞见真谛的为人之道。《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新编诸子集成》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好的古代哲学资料。 本书以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参考石本、敦煌本、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从事校勘。本书系据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重印。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舆舊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極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重各種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體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浇近文言撰冩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在注本,凡有必要進行注释的,應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 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
朱文熊,字叔子,江苏太仓人。光绪间中乡试举人,为副贡生。早年与唐文治同师里中大儒王祖畲,王是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讲宿迁、海门、崇明等书院,著有《读孟随笔》,考释《春秋》经传,校证《史》《漠》,编撰《太仓州志》,又长于古诗,学有根底。曾在太仓中学为主任,后任南洋公学后改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又改交通大学国文教师,继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又称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授。据弟子辈追忆,其教学,古文主于《古文辞类纂》,诗主于《唐宋诗醇》,诸子主于《庄子》,而理学主于张履祥、陆陇其,其渊深与谨守可见一斑,大抵上与无锡国专一代师友具有相同的特质与趋向。《庄子新义》出版于一九三四年,为《无钖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十四种之七,而书首唐文治所作序文署款却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自序的年月也与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经典包括如下典籍:1《论语》2《老子·大学·中庸》3《诗经》4《孟子》5《唐诗三百首》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诗》8《声律启蒙·笠翁对韵》9《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10《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1《易经》12《尚书》13《庄子》14《楚辞》15《六祖坛经》16《宋词三百首》17《元曲三百首》 18《五字鉴·菜根谭》19《幼学琼林》20《龙文鞭影》。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以及古代蒙学精华。 这套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
Array
本书是对《鬻子》一书作的较全面的整理,包括对重新编排过的《鬻子》正文作的校注和今译,对《鬻子》佚文的辑校,对唐代逢行珪《鬻子》旧注的点校,还有收集历代的著录、序跋、版本、考辨等作为附录。“前言”则对《鬻子》的作者、内容、思想价值等作了深入系统的介绍与阐发。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外篇校笺(下)》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著名子论,与《抱朴子内篇》论述范围、思想倾向均不相同。该书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并吸收名法各家之学。原书意深文艰,《校笺》以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参校10余种重要版本,在广搜前人论说的基础上,对该书次全面整理,校勘精细,注释详明。
《庄子》 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 是先秦道家学派*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将《庄子》与《老子》一并视为道家和道教的宗经宝典 。《庄子》一书,构思奇特、义理深邃、想象丰富、文风恣肆、气势磅礴、境界高远,堪称千古奇书,是先秦诸子经典中的一朵奇葩。《庄子》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传统文化,也影响了儒家、佛教和道家道教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理论纲要,全书寥寥五千余言,阐述了“道”这个影响中国哲学思想的概念。它所讲的“道”远远超超了传统的仁义道德范畴,其所发明的是宇宙终极的奥秘,并把它用在治国方略和为人处世上,形成一种以柔克刚、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
老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和治道观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老子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后来的唯心、唯物两派的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也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 推荐购买更多国学类图书: 《论语》 《庄子》 《易经》 《大学?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