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盛唐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多样,讽喻、边塞、山水田园,尤以山水田园诗知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精选王维诗歌,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元稹、白居易是中唐诗歌名家,并称“元白”。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诗风注重反映民生疾苦,诗风平易近人,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本书精选元白诗歌,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九岁丧父后,奉母归郑州。不久,义山随从叔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十六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从此,开始了断梗飘蓬般的“薄宦”生涯。牛党令狐楚爱其才,教授骈文,并令义山与其子令狐绚等同游。此后八年,除有短暂时间的宦游外,义山一直在令狐楚的幕中。大和九年(835)前后,义山赴玉阳山、王屋山一带隐居学道。开成二年(837)应举,经令狐绚引荐登进士第。次年,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婚娶茂元之女,因之,牛党以“背恩”诟病。 李商隐是唐代重要作家,按理说,解析其诗的时候,应冉
“国学基本教材”由著名国学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担任总顾问,历史学家沈渭滨,语言学家李佐丰,古典文献研究专家骆玉明、傅杰、汪涌豪、徐志啸等教授在谋篇布局上悉心指点。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人文学科的二十多位青年学人参与编写。陆有富编注的《千家诗选读(国学基本教材)》是其中一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深邃的那部分,诗词无疑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明中的精髓。当浮躁的现代人心越来越多地转向那片宁静悠远的精神家园时,古典诗词在校园里、课堂上、下一代的心中,又是以何种面貌、何等角色出现的呢?读诗吟词,本应该是一种很快乐的精神享受,它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及想象力、创造力,不应该成为一种任务,甚至是负担。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往往美不可言。如果无视这些美感,就是丢掉了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也失去了诗教的本意。因此,从低年级的小朋友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其审美心境。这其中,当然包括重要的格律之美”这是来自李凯的《诗词格律(国学基本教材)》的节选部分。
《唐诗三百首》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所选诗作,都 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其中包括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其体裁和题 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等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 了全貌,能够帮助读者体会唐诗的深层内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诗的高峰。唐代的中国是一个诗的世界,从北国边塞到南国水乡,从繁华的都市到僻静的乡村,到处都有诗人的吟唱;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老至白发老翁,幼至黄毛小儿,都有可能吟出动人的诗词;名山大川、农家田园、春花秋月、晨钟暮鼓、连天烽火、家国亲情,无一不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唐代以前出现的一切诗歌形成,诸如乐府、古诗、律诗、绝句,五言、七言、杂言,在唐代诗人手中无一不被运用得自然和谐、得心应手。本书是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适合的唐诗读本,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一册的普及读物。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对《唐诗三百首》进行了逐篇的注解。在正文后面有作者介绍、题解、注释三个部分。后附有“《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在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唐诗三百首》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通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九种经典,它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唐诗三百首》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注释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这样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全貌。
曾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书选择其诗文代表作50篇,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是一本优秀的普及读物。极大方便文史爱好者阅读。
《元曲三首》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 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所谓“诗韵”, 即成书于宋金时代的“平水韵”(由宋淳?B073?间平水人刘渊之初编),简称“一百零六韵”(金王文郁复合新刊时的韵部为106部)。而流传广的是清代所刊《佩文诗韵》,及将《诗韵》与《诗腋》、《词林典腋》合刊于一书的《诗韵合璧》。? “平水韵”是元代以来中国传统诗歌的用韵依据,面对日渐壮大的旧体诗创作队伍,编辑一部能贴近今人创作的“平水韵”韵书很有必要。林先生重新编辑整理的这本佩文韵书保留了“平水韵”的完整韵字面貌,所配顺韵(韵字在后)双音词则在《佩文诗韵》的基础上依今人之语言情况作了增删调整,使之更便于利用。对冷僻陈旧的死语言,只保留韵字,不再设词;对常用韵字则增加语词量。如“鹏”字,《诗韵合璧》中的顺韵词为七条,本书增至十九条。
《乐府雅词》二卷,宋曾慥造辑。 据陆三强《曾慥三考》考证,曾慥字端伯,别号至游居士、至游子,泉州晋江人,北宋末年任仓部员外郎 ,入南宋后任户部员外朗、江西转运判官、湖北兼京西路转运副使、太府少卿总领京湖财赋、太府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知虔州、荆南、夔州、庐州,绍兴二十五年辞世。一生著作甚多,今天人们常用的是搜辑了大量唐实人杂记小说的《类说》和这部《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是一部词总集,选了三十四家八百多首词,另外不知作者姓名的一百多首作为《拾遗》,绍兴十六年编成。《乐府雅词》在宋、元、明各代很少流传,目前所见早的本子是明末清初的旧抄本。
大家之作:八十年代以来畅销三百万册,影响两代人;权威经典: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指定本科生应读书目;可以信赖:出版重镇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领衔审校。 《唐诗三百首新注》,清代蘅塘退士编造,著名学问家、文章家、注家金性尧注释,是近百种《唐诗三百首》注释本中颇具权威,有影响的注本之一。全书分八卷,选诗三百十三首,选目完备得当,大体反映唐代各种诗体、诗风的发展与成就,并且十分重视入选诗篇的艺术性和诗味。金性尧新注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博取诸家之长,斟酌取舍,辨难解疑,每有创获;二、深切诗法诗理,要而不繁,一语破的,精彩顿现;三、谙熟诗史流变,征引得宜,先后映发,左右逢源;四、明乎诗为心声,攻心印心,以情会情,悬解独照。以是之故,该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卯以来,风行海内外,累计印刷量高达
《张衡诗文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五十里)人。家为著姓,祖父张堪,以才德受光武帝刘秀的赏识,在任渔阳郡太守期间,御寇开边,民安世清,以廉洁奉公知名当世。张衡自幼喜好文章写作,十六七岁时外出游学,曾西赴三辅观览古都遗风,东入洛阳求教太学师友。经过数年的社会考察和苦心读书,张衡的学识大有长进。汉和帝永元年间,郡国推选张衡为孝廉,公府几次征召他出来做官。
建安体指汉末建安至魏初一段时间的诗歌所呈现出的主体风格。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其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以五诗为主,不少作品能从《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特色鲜明。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成为历代诗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