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司马朝军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杂家类352种著作所撰写的提要,对每种书的著作者、内容旨要、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等加以记叙,间有考订,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穷搜博采,提要钩玄。本书作为一部提要工具书,是对杂家类文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力争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于古籍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着录。是编靠前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纪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日杂言上,一日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日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日禅悦大旨,乃以李赞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清王坦撰。自来言琴律者,其误有五。一在不明《管子》五音四开之法,而以管音律吕定弦音。一在不知以五声二变明弦音之度分,而以律吕分徽位。一在不知《管子》百有八为倍徵及《白虎通》离音尚徵之意,泥於大不逾宫之说,而以大弦为宫。一在不知三弦为宫,而以一弦十徽为仲吕。一在据正宫一调论律吕,谓隋废旋宫,止存黄钟一均,而不知五声旋宫转调之全。惟御制《律吕正义》一书,考定详明,发古人之所未发。坦作是书,本《正义》之旨,而反复推阐。其《五声数论琴说》,谓丝乐弦音,其体本实。
《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二) 校正全本卜筮正宗》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纳甲法相关典籍、文献、引用语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二) 校正全本卜筮正宗》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传记类: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是书原本几十卷,总三百九十七人。下至、女道士之类,亦皆载人。其见於《新旧唐书》者仅百人,余皆从传记说部各书采葺。其体例因诗系人,故有唐名人,非卓有诗名者不录。是书明初尚有完帙,故《永乐大典》目录于传字韵内载其全书,今传字一韵适佚,世间遂无传本。然幸其各韵之内尚杂引其文,今随条摭拾,裒辑编次共得二百二十四人,又附传者四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八人,谨依次订正厘为八卷。较计有功唐诗纪事,叙述差有条理,文笔亦秀润可观。传後间缀以论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于学诗者考订之助。
宋陈与义撰。与义字去非,洛阳人,简斋其号也。官至参知政事。集本十四卷,第十五卷为附录外集前后,载赋及杂文仅九篇,余皆诗词。当靖康以后北宋诗人如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皆凋零已尽,惟与义为文章宿老归然独存。其诗风格道上时见朋削刻露之致,当代罕能过之。
宋叶梦得撰。梦得为绍圣旧人,徽宗时尝司纶诰,于朝章国典,夙所究心。故是书纂述旧闻,皆有关当时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详,颇足以补史传之阙。一朝故事,得梦得之书而梗概俱存。此本以《永乐大典》所载,详为勘校。订讹补阙,以归完善。
《凤池吟稿》十卷,明汪广洋撰。今观是集,大都清刚典重,一洗元人纤媚之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摘其五言之“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怀人当永夜,看月上疏桐”,“对客开春酒,当门扫落花”,“天垂芳地,渔唱夕阳村”等句数十联。
本书在保留四库风格、韵昧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同时,书中对原文中难解字词进行必要的注释,又增加了精准的译文,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这些传统典籍进行理解。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弦馆琴谱》是明代严澂撰。作者,字道澈,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是书所录之曲凡二十有八,有声而无词。其自序云:“古乐湮而琴不传,所傅者声而已。”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此书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宋周敦颐撰。此本首余书、杂着二卷,其后六卷则皆诸儒议论及志传、祭文。与宋本不甚相合,而大致亦不甚相远。盖后人微有所附益也。敦颐作《太极图》究万物之终始,作《通书》明孔孟之本源,有功于学者甚大,而其他诗文亦多精粹深密,有光风霁月之概。明嘉靖问,漳浦王会曾为刊行。国朝康熙初,其裔孙周沈珂又重镌之。
《四库全书艺术类:书小史》中所载,自庖犠迄五季。凡卷,载帝王为五十一人,传九卷,首后妃十人,附以诸女十三人。次诸王二十七人。次仓颉至郭忠恕共四百三十人。如中间闺秀一门,自宜依史例退置史末,乃以厕於后妃诸王之间,殊为乖舛。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以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思因此一节,遂一概采入书家中,尤属泛滥,迥不及《书苑菁华》之详密。特其排比薈萃,用力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