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芻《香谱》为今存北宋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其中对于历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种合香配方,均广而收罗之;并创用香事项之分类模式为: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类别,为其后各家香谱所依循。 《钦定四库全书艺术类:香谱陈氏香谱》是一部纪录日常生活用香与器用之谱录类书籍。据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影印。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着录。是编靠前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纪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日杂言上,一日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日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日禅悦大旨,乃以李赞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宋蔡沈撰。沈与其父并受业于朱子之门。朱子晚年于诸经多有训传,独《尚书》未就,遂以属沈,十年而成。自序谓二《典》《禹谟》先生盖尝是正,则此传融贯诸家,实多本师说也。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博大、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总目选》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我们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校正全本增删卜易》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纳甲法相关典籍、文献、引用语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校正全本增删卜易》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元萨都刺撰。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据所《自序》,称始以进士人官为京口录事长,南行台辟为掾。继而御史台奏为燕南架阁官,迁闱海廉访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进士萨天锡长于情,流丽清婉。今读其集,信然。集本八卷,世罕流传。毛晋得别本刊之,并为三卷。后得荻匾王氏旧本,乃以此本未载者别为《集外诗》一卷,而其集复完。然八卷之本,今不可得。故姑仍以此本着录。
本书详细介绍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经过,运行机制,从分纂官到乾隆帝的角色功能,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版本的流传、研究状态、对乾嘉学风的影响、文化价值。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阅读此书即可了解《四库全书总目》的“前世与今生”。
明周是修撰。是修初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中举明经,授霍丘训导,迁周王府纪善。王多不法,是修勤绳以礼。今观集中,《修己十箴》与《保国直言》二篇,皆是时作也。是集为其孙应鳘所刊。凡诗三卷,赋及杂文共三卷。非惟风节凛凛,溢于楮墨,即以文章论之,亦复无愧于作者。
明王绂撰。绂字孟端,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洪武中,就征,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卒于官。集为其子默所编,又名《友石山房稿》。前有曾桨、王进《序》,后附章晒如、胡广等所作《行状》《表》。绂博学工书写,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之后。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余。盖其人品既高,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
清冯武撰。武号简缘,常熟人,冯班之从子。班以书法名一时,武受其学。年八十一时,馆子苏州缪曰芑家,为述此书,专论正书之法。首陈绎曾《翰林要诀》一卷,次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一卷,次李溥光《永字八法》一卷,以三家论书独得微旨故也。其语意有未显者,则武为补注以明之。次明李淳所进《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一卷,次《纂言》三卷,则历代书家之微论。次书家小传、名迹源流各一卷,而以班所着《钝吟书要》一卷终焉。每卷之中,武亦各为附论,时有精语。盖武于书学,颇有渊源耳。
《古乐经传》,五卷清李光地撰。是书乃所作古乐经解诂,取《大司乐》以下二十官为经,以《乐记》为之记。又有《附乐经》《附乐记》,统为五卷。其《乐教》《乐用》二篇则其孙清植以遗稿集成者也。《乐经》之不易通为千古聚讼者,莫若《大司乐》一篇。光地错综比附亦未免迂曲而不可通,然其以上文祀天神为望所用之律为证,亦自有意义,以补前人所未备。其他立说则多考核确当,议论精详,盖其用功甚深远,非师心臆度者所可及矣。
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乃王肃自取《左傅》《国语》《荀》《孟》、二戴记,割裂织成之。孔衍之序,亦王肃自为也。此本则毛晋所校刊,较之坊刻,犹为近古者矣。
《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绝妙好词笺》则国朝查为仁、厉鹗所同撰也。 《钦定四库全书词曲类:绝妙好词笺》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昇《花庵词选》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善本。初,为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词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咸附录之。会鹗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为仁所笺,遂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也。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为儒家的经典典籍;所谓“五经”,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 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晌极为深远。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然而,传统国学经典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可能存在着某些阅读障碍,因此我们在策划这本《中华经典藏书:四书五经》时,对于现代人存在的阅读困难,通过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