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的官修图书目录,对四库馆臣们誊录入库的 3400余种图书(称 著录书 )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 存目书 )全部写出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全书二百卷,乾隆四十六年二月编撰完稿,四十七年七月修改定稿。虽然《总目》也有考证失误和评价失当之处,但其对目录学的巨大影响仍然不可忽视,是治学的重要指引。武英殿刻本完成于乾隆六十年,与浙本相比,各有千秋,互为补益。但此前影印以浙本为主,武英殿本流传不甚广泛。此次据天津图书馆藏清武英殿本原书扫描,并编制书名和人名索引,便于广大读者翻检阅读。
是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 经部》所撰提要。经部收书1100种,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四书、孝经、群经总义、小学等十类,每书分别撰写提要,揭示作者生平,概述该书内容、版本源流,辨析其版本价值、学术价值等,便于研究者参证。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集部》选录图书共计1048种、22390卷,其中楚辞类14种、128卷,别集类621种、10979卷,总集类67种、6708卷,诗文评类79种、1309卷,词类132种、1091卷,曲类61种、540卷,戏剧类44种、582卷,小说类30种、1053卷(通俗小说一回按一卷计)。所涉及的著述者约一千一百余人,其中有《四库全书》存目书114种,《四库全书》未收书495种,《四库全书》成书后问世著述421种,三类合计1030种。余下18种则属于更换《四库全书》底本。集部所收书的构成和比例情况也体现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冀为中国传统学术*后二百年之发展理清脉络"的学术目标。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集部》的类目设置,与《四库全书》等传统文献相比,除楚辞类、别集类等一遵成例之外,增设了戏剧类、小说类两大部类。"小说"类收录故事体的传奇、话本和通俗小说,仅收入10种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型丛书,为清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的续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共670册,含历代史学(尤其是乾隆至清末)典籍1000余种。本书为史部典籍的提要,由当代学者精心编纂,以为后人进行史学研究之指导。
《钦定四库全书(艺术类):砚史砚谱》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高。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势之不同。中记诸砚,白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末记所收青翠迭石一,正紫石一,皆指 为历代之瑰宝。
中国南宋哲学家朱熹所辑理学家传记汇编。成书于乾道二年 (1173) ,全书 14 卷。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所以称此书名。 《伊洛渊源录》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该书转述程颐《明道先生墓表》的话说,程颢“倡圣学以示人,辨异端 , 辟邪说 , 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认为只有程颢得不传之学。书中进一步宣扬二程接孟子之传,使圣经贤传的真义复明于世;又把周敦颐尊为二程的老师,规定了理学道统谱系。《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家传记汇编,专门叙述理学的源流。《宋史》沿此而特立《道学传》,并开孙奇逢《理学宗传》一类理学
《四库全书·艺术类:印典(套装共2册)》以清乾隆年间宝砚山房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书中搜罗宏富,去取精审,编排合理,体例谨严。八卷十二门之架构,印史异闻,制度器用,故事诗文等皆有涉猎,堪称印林经典名著。是书卷首分载钮让《序》、让《金玉印章歌为清溪朱行先作》、朱象贤自序、《印典例言》等诗文四则。正文八卷,十二门,即: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事、综纪、集说、杂録、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卷末附朱象贤侄廷诏、白长庚二跋。
《四库全书·艺术类:墨谱·墨史》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渊海子平大全1》主要讲述了,子平渊海之理,始自唐大夫李公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时,生克旺相,休囚制化,决人生之祸福,其验神矣。后经吕大夫才义裁定之,并无述作之者。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后之诸君,又集《渊源》,理义篇章雷同,迄今数百年矣。板籍有亥豕鲁鱼之谬,学者少知其义。吾今以二书并之,增之口诀,正其讹伪,正本清源,厘为六卷,堪称全本,梓行于世,俾后学习之,不失古人之遗范矣。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5 穷通宝鉴评注》一书,相传乃明陈南陔先生得诸日官所授,清余春台辑而成书。是书论简而赅,理微而显;虽立一成之局,实具万变之机;深参之可以通源,浅得之亦能微中,洵禄命之圭臬也。今又经命学巨擘徐乐吾先生批点评注,更方便学者研究。是书优点有四:一为仅凭八字五行,阐述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不杂其他歧见,断语如哀家梨,如并州剪,爽利而绝不含糊。二为根据“取用贵乎提纲”之宗旨,分论十二个月之十个日干,有条不紊,系统井然,读者略加用心,天下万千命造‘,即已胸有成竹矣。三为列举实验之命造为例,更见其言无虚言,论无虚论,读者可以放心研究也。四为徐乐吾先生乃近代之命坛巨子,读书多,腹笥富,经其评注,并亦举例证之,诚如画龙点睛矣。
《乐府雅词》是一部词总集,选了三十四家八百多首词,另外不知作者姓名的一百多首作为《拾遗》,绍兴十六年编成。《乐府雅词》在宋、元、明各代很少流传,目前所见的本子是明末清初的旧抄本。
《神仙传》十卷,东晋葛洪撰。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四库全书 道家类·神仙传》记载古代传说中八十五位神仙故事(王远传附蔡经传),大体继《列仙传》而作,其中容成公、彭祖二条与《列仙传》重出。体现了各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规模*的官修提要式书目,浓缩和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义,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专注,影响巨大。但《总目》提要的疏误也并不鲜见,清代干嘉起,即有学者撰著纠其谬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更是将这种考正推向了一个高峰,进而形成了四库总目之学。近几百年来,国内外专家公开发表的有关订误文字有数百家。可惜这些文章多半分散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遍寻非常不易。如能将它们汇编为一帙,无疑有功于广大学人。《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套装全11册)》既是这样的资料汇订,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尽六年时间,收集了六百余家中外学者的考订专着、文章,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时有作者本人的校勘和考证,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套装全11册)》堪称集大成之作。
作为皇家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并未对词曲采取轻视或者不屑的态度,且不乏对词人词客观公正的评价。《四库全书》 词曲类 收录宋词别集56种,既有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大家,亦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既有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的中坚,亦有蒋捷、张炎等宋末四大家的代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鼎盛气象。本书选取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上述宋词别集汇编成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经过,运行机制,从分纂官到乾隆帝的角色功能,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版本的流传、研究状态、对乾嘉学风的影响、文化价值。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阅读此书即可了解《四库全书总目》的 前世与今生 。
淳熙二年 (1175 年 ) ,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 " 广大闳博,若无津涯 " ,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 622 条,辑成《近思录》,共分 14 卷。 " 近思 " 二字取自《论语》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 " 厌卑近而骛高远 " 之失。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 ;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 ; 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 ; 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 ; 读经当然不应舍弃之。 宋朱子与吕祖谦同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编定。砚各图其正面背面,间及侧面。凡奉有御题、御铭、御玺及前人款识、铭跋、印记,悉皆按体摹临,而系谱于后。详其尺度、材质、形制、收藏名人姓氏出处,悉为考核。其诸家铭跋成文者附录于御题之后,下逮臣工奉敕所题亦得备书。先以陶之属,上自汉瓦,下逮明制,凡六卷。次为石之属,则自晋王厂璧水砚以至国朝朱彝尊井田砚,凡十五卷,共为砚二百,为图四百六十有四。其后三卷曰附录,为砚四十有一,为图百有八,则今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品及仿制澄泥各种备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