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分20篇,492章。两千多年来,它教导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学习、交际、处世、修身、为政。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风骨性格、道德智慧,都蕴藏在这本书里。 由于此书年代久远,文字又缺少历史背景,故歧义颇多。现代人常常缺乏历史知识与古文功底,想要读懂读透,活学活用,颇为不易。但若参照前辈学者的解读,必能事半功倍。 唐翼明出身书香世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论语》一书,他从总角之年读到耄耋之年,历经几十年积淀,方著成这一集注释、译文、导读于一体的《论语》读本。 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卷为底本,原文近16000字悉数收录,精心编校。注释详尽,兼顾梳理相关历史人物背景
《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个可敬、可爱、可怜、可憎、可恶的人物,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 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完整收录五十六回全文;再由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进行专业考校,并对各类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精准注释,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著名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所著,现存内篇十二篇、外篇三篇。内篇侧重于权谋策略、言谈辩论技巧,外篇主要讲养精蓄锐之道。本书选取钱本系统的清嘉庆十年(1805)江都秦氏石研刻本为底本,分上中下三卷,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精编精校,择善而从。 《鬼谷子》因成书年代久远,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语言运用,对当代人来说皆颇为陌生,故本书每篇均有导读,且对原文字词做了详细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同时,为让读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本书不仅提炼重要论点作为章节标题,还特别增加 历史再现 版块,向读者展示鬼谷子的游说技巧、权谋策略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得以巧妙运用的。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禅宗经典巨著。 五灯 指宋代的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南宋时,杭州灵隐寺普济禅师将以上 五灯 合为一书,删繁就简,除叠合之弊,取书名为《五灯会元》。全书分为二十卷,卷详细记录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 七佛 、二十七位西天祖师以及东土 六祖 ;后十九卷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记录后世弟子上至帝皇征召延请、禅师开堂讲法,下至文人学士与僧徒往返参学。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它完整地呈现禅宗的精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千世界因此而呈现出通彻透明的境界。禅宗所谓禅之至境,乃在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书中所
《山海经》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被誉为 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它主要是以历史地理信息为基础,以自然物产、人文万象为延伸的上古中国人眼中的整个世界。其中《山经》主要记录了上古山脉所在、水源所出以及各地草木、鸟兽鳞甲、矿产的分布情况,《海经》、《大荒经》及《海内经》 多记海内外奇人怪物, 并涉及一些种族、部落的地域和来源。此外,《山海经》还是一部上古神话总集,今人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人物与故事均出自此,不啻一本中国人的创世之书。 本版《山海经》以哈佛大学图书馆珍藏的明万历时期刊刻的十八卷本《山海经》(郭璞注,蒋应镐、武临父绘)为底本,并参校其他权威版本,再经若水古社长期编校打磨,专精谨严,原貌尽现。 为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写尽了人生百态、世间真情、人生真谛。全书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宋稗类钞》是清代学者潘永因在战乱之后藏书尽毁的情况下,从多方购得善本,汇集有关宋代的稗官野史, 事以类分,时以代次 编撰而成。 全书共八卷五十九类,近四十万字,反映了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社会日常生活各方面,涵盖极为广泛,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六卷记载宋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官场士人百态、士大夫的逸闻趣事和优良品德、各种性格知识分子的文学修养,以及民间传说、笑话小集,等等。第七卷和第八卷记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以及草木虫蛇、古玩书画等内容,如宗乘、道教、报应、神鬼、怪异、工艺、饮食、古玩、八法等共十五类,是一部翔实的研究宋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始资料。
本书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合订本。两本兵书都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孙子兵法》全书十三篇,用极为精简的文字阐述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诸多精辟的用兵法则。《三十六计》分成六套战计,每套战计下包含六条小计,从而形成三十六条计策。每条计策都使用《易经》上的话来解释,体现了刚柔、奇正、进退等思想。两本兵书所论述的兵法谋略,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维,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近代古文家叶玉麟先生翻译《孙子兵法》,出版《白话译解孙子兵法》,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当时受到欢迎,可惜后来湮没无闻。本书对该书重新出版,对内容做了一些校正。另外聘请文史作者为《三十六计》翻译作注。让读者轻松读懂两本兵书。
《古书隐楼藏书》,共十四卷,作者为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全书共收录丹书三十余种,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作者注释前人经典著作,如《 阴符经玄解正义 》等;一类为作者自撰,如《 管窥 编》等;一类为引用他人著作,如《玄谭全集》等。本书以儒释之精华,诠释道家之玄妙,句句经典,字字矶珠,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本此整理出版的《古书隐楼藏书》,以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中所收录的影印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