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全图》,清光绪六至八年(1880 1882)粤东臧修堂刊,为晚清小说版画之珍品。绘画者一般认为是明初画家杜堇。《水浒全图》按小说中的人物一百零八位,一图二人,绘图五十四幅,人物描摹细致传神,线条挺劲秀畅,并点缀树石、云水、庭院,画面饱满,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完美地体现了杜堇白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
本书选录了自唐至清初的59家有名词人的代表作100调,每调一词。调式都较为通用,涵盖小令、中调、长调各类。同治、光绪年间谢朝徵对所选各词加以笺注,删去词调,成《白香词谱笺》四卷,从而使其同时成为一部简明词选。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赵绍祖金石学三种》收录上古三代至元代安徽地方与人物的各种金石文字共27卷,包括《安徽金石略》十卷、《泾川金石记》一卷、《古墨斋金石跋》六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一九一七年,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教授,讲述欧洲文学史,讲义通过整理成刊,出版《欧洲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共分三卷:卷一为希腊,卷二为罗马,卷三分中古与文艺复兴、十七十八世纪两部分,本书通过独特的年代视角介绍了欧洲千年文学的进程,并且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成为了中国很早系统的欧洲文学史,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优选水平”。
西晋文学家陆云的文集。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其诗颇重藻饰。此次影印,据宋庆元六年华亭县学刻本原书高清扫描。
本书据清光绪十九年瓯雅堂刊本影印,清末陈虬所撰。全书共八卷,含经世博议四卷、救时要议、东游条议、治平三议、蜇庐文略各一卷。本书撰写于中发战争之后,当时战争的失败震惊了国人,大批主张改革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了自己的救国方案。陈虬亦“留心撰述,冀成一家之言”。他提出了效仿西方的议院制度,改革科举制度、效仿西学,重视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发展工商业,鼓励机器的发明创造,变革军事制度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改革措施。该书一出,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赞赏,梁启超把它列入《西学书目表》。
西晋文学家陆云的文集。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其诗颇重藻饰。此次影印,据宋庆元六年华亭县学刻本原书高清扫描。
《丁亥入都纪程/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据清光绪二十年刊本影印,原书作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作者黎庶昌因母去世告假返乡期满后赴京待命时。全书采取日记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作者由黔取道四川、陕西、山西入都(北京)途中的见闻与感悟。其间他不仅考察了所经地区的民生实业,还对许多重点形胜的地理文化做了详细描述和考证,纠正了《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蜀輶日记》和《汉书·地理志》等古籍中的一些错误,不仅是一部文笔清新雅致的学人游记,也是一部资料翔实、考证精准的地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