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 选集( 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 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 中 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 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 人生和社会 ,结合梁漱溟先生 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 立思考,表里如 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 重建的年轻人 份 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 辑 做 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 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 放眼来看, 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 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 问题来了,正是我们 造的机会到了。 第 辑 有所归 生活有重 说话是力量小, 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 志趣有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本书是著名旅日学者、作家李长声先生的*随笔结集。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入作者近年来关于文学、出版与中日文化交往方面的随笔四十篇,作者考证严谨,信息量丰富,笔锋却举重若轻,下笔处似不动声色却生趣盎然。对日本文学名家夏目漱石、太宰治、松本清张、池波正太郎的书写都勾勒出文学作品以外的作家风貌,其他文章如介绍日本的美术馆、图书馆、武士道精神等文章,亦从不同的切点进入,巧妙勾连出整个日本文学及历史文化生态的各种特质。 村上春树尝言,“地理层面上的国界有时会引发政治问题,但文化国界只要有心就很容易被跨越”。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有心”之书。
《古代文化常识(平装)》是王力先生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简明读本,是系统认识古代文化非常重要、非常全面的基础读物。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受欢迎,屡次重印。此次整理重印,除校正了原书中一些引用文献的误字外,为帮助读者更便捷地利用《古代文化常识(平装)》,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节分,并命以新的节题。整理后的全书依然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官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十四个部分,涉及内容既包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包括上层社会的奢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更具趣味性、更准确的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平装)》中特配有265幅相关的精美图片。
本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属于 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 (4册)中的一册。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今50位君子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爱国爱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向大众展现我国丰富的 君子 形象,深厚的君子文化内涵,以利于以文化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琴事:琴馀笔记》是一部以古琴为主题的文史札记,也是一本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文化随笔。书中谈及琴家、琴派、琴事、琴论、琴器、琴曲,以及琴与酒、琴与画、琴与诗、琴与香、琴与书法、琴与家具的渊源,等等。 《琴事》一书考证扎实,角度别致。作者着眼于各各鲜为人察的细节,深入浅出,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延续,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生态之下,或考察、挖掘相关史料,或分析、阐发琴学知识,或纠正、辨识种种传说,其中议论多为人所未见、未说,并匡正了不少以讹传讹、似是而非而又常见的说辞。尤其关于近世琴家之派传、古琴之“雅”“俗”观、“琴心”与“琴道”之精义、琴派与画派之关系、明清有文无文琴曲之论争,以及陶渊明、刘禹锡、白居易、郭楚望、周桐庵等琴人琴事,多发前人之未发,其史料史论弥足
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邱常梵写的文化随笔。邱常梵曾做过日企高管,后来辞去工作,到台湾法鼓山做了几年的佛教编辑。此后到西藏游学一年,求学一年,又到尼泊尔潜心修行。她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描写了美丽的山河、湖泊、冰川、枫林、世界屋脊。抒发了很多人生感悟,既有佛教的空灵,也有年过半百的洒脱,更有轻囊致远、净心行久,浴火重生的奋进,很值得我们认真体会。